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国外民防建设概览

来源:中国国防报2021-04-09 09: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开展民防建设,不论是对于防范战争灾害,还是减轻自然灾害,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民防建设摆上位、持续抓,探索出不少可圈可点的做法。

  组织领导以政府为主

  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与国家安全战略要求相一致、与本国国情军情相适应、与民防指挥体系相配套的组织领导机构。这些组织领导机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辖。法、英、德、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其民防组织领导机构设在内政(务)部或国防部等部门。德国内政部联邦民防与救灾局负责全国民防事务,下设7个业务中心,各中心分工协作、职责明确。法国内政部民防与民事安全局、澳大利亚国防部联邦应急管理局,是本国民防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此外,挪威、瑞士的民防主管机构分别归属司法部、国防民防体育部领导。

  (二)中央政府专设部门直接管辖。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其民防组织领导机构由中央政府专设部门直接管辖。俄罗斯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负责全国民防工作,内设人口与领土保护司、部队司、国际合作司等职能部门,以及森林灭火委员会、抗洪救灾委员会、海洋河流盆地水下救灾委员会等协调机构。

  (三)军队管辖。由军队管辖民防的国家相对较少,代表国家有以色列、越南等,其民防机构设在军队,侧重战时防空,兼顾平时应急救灾。在以色列,民防事务由后方司令部统一指挥,后方司令部下设9个处,并按行政区域划分为6个地区局。该司令部同国防部紧急状态委员会等部门,共同承担战时后方民防与急救、抗震救灾、民防教育与演练等职责。在越南,民防事务由越军总参谋部负责。战时,总参谋部对防空空军、陆军防空部队、民兵防空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统一组织开展全民防空工作。

  民防工程质高量足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民防工程在防空减灾中的作用,并且注重平战结合,使民防工程发挥出较为可观的综合效益。

  防护能力较强。无论是民防指挥工程,还是民用掩蔽工程,普遍具有安全隐蔽、设施完备、设计巧妙等特点,在防范自然灾害、常规武器乃至核武器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美国各地普遍建有民用掩蔽工事,城市住宅60%建有地下室,最大的新奥尔良民防工程,内部设施设备一应俱全,配备防震和抗冲击波的防爆门,可满足10多万人的防空防灾掩蔽需求。

  平战结合紧密。日本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建有146条地下街,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仅东京一地,1万平方米以上的地下街就有17条,开辟了新的商业集散地,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网络。

  投入资金不菲。不少国家民防工程投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英国、芬兰等国家民防工程年度预算都在1亿美元以上。瑞典每年投入5.5亿瑞典克朗(约合4.13亿人民币)用于修建民防掩蔽工程,掩蔽工程数量以每年15至20万个的速度持续增加。

  专业队伍不容小觑

  民防专业队伍,是战时保护民众、经济目标及其他重要设施安全的骨干力量,也是平时担任抢险救灾任务的突击力量。加快民防专业队伍建设,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普遍做法。

  多元化构成。一是以政府雇员和民间组织为主。二是由军人和民间组织共同构成。法国民防救援队伍主要由志愿消防队20余万人、民事安全部队8万人组成。其中,民事安全部队战时可扩编到30多万人。三是以军人为主。以色列后方司令部下辖的民防力量,包括7个军分区和7个旅的驻军(以预备役部队为主)、1支救援部队、1所救援学校。

  专业化分工。随着防空防灾任务趋于多样化,民防专业分工更加细化,遂行任务范围进一步扩展。比如,英国民防救援队伍由国际搜索与救援队、国际应急技术援助队、国家应急响应队、各类民间救援组织和海岸警卫队组成。从1967年至今,这些救援队伍完成了自然灾害处置、海上和空中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各种任务。

  规范化训练。一些国家注重从法律、制度上对民防训练加以规范,使按照时间节点参加民防训练成为一项“规定动作”。德国依据《民防法》,对民防官员、专职民防人员和本土防御部队军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瑞士民防组织领导人员和专业人员每年需要参加12天的基础训练,而且还要参加大规模的民防演习。

  宣传教育灵活多样

  一些国家的民防宣传受众面广、普及程度高。瑞士民防局编发的《民防手册》人手一本,民防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根据瑞典法律规定,无论国家部长还是普通公民,每年必须参加15天的民防基础训练。

  随着民防建设向防空防灾一体化发展,民防教育内容更加突出灾害防范与应对。英国把大城市消防教育作为灾害防范重点,伦敦市消防部门印制了近60种语言的消防教育资料,供广大居民、游客学习参考。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常年遭受灾害侵袭,儿童通常是受灾的重点对象。对此,该国提出了“了解灾害=化解灾害”的口号,设计出儿童减灾学习手册,在多个地方纳入学生课程。

  澳大利亚一方面成立防灾救灾专业学院,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另一方面把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建设范畴,引导民众关心和支持防灾减灾工作。瑞士建立了全国民防警报试鸣日,每年依托民防工程组织民众参加“地下生活”体验活动,不断提高紧急疏散能力。日本通过拍摄《岛国的灭亡》等灾难片,告诫民众“灾难就在身旁,防灾意识不可放松”。

  (作者:苏 晶 吕伟峰,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国防动员系)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席监誓 岑浩辉宣誓就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

  • 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4-12-18 09:26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