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野猪与防毒面具
1915年,德军在比利时伊普尔地区释放氯气云雾,首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早期各国应对毒气的手段多为佩戴浸有化学药剂的防毒口罩,利用化学药剂与毒气反应起到防护效果,但这种湿面罩防护时间短,且无法应对不断更迭的新型毒气。后来,科学家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投放毒气后的战场有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唯独野猪幸免于难。研究发现,野猪在闻到刺激性气味后会将鼻子拱入土地,松软的泥土起到了过滤和吸附毒气的作用。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将活性炭填入特制的滤毒罐中,通过导气管连接到橡胶或皮革制的面罩上,设计出了最初的防毒面具。
装有活性炭的滤毒罐使防毒机理由早期的化学中和发展为物理吸附,是防护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对后来防毒面具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军阀部队的横队战术
据冯玉祥的苏联顾问普利马科夫在《冯玉祥与民国军》一书中记载,20世纪初的军阀部队士兵使用的步枪都是“万国造”的旧武器,大多枪筒已经锈蚀;火炮也都为国外采购,型号不一。无论军官还是士兵文化程度大多不高、缺乏专业培训,几乎对枪械原理、弹道轨迹、标尺使用等一无所知,面对机件故障也只会一味添加油液。在战术方面,他们崇尚横队战术,单个射手间、部队间均采用横向密集排列的阵列向前推进,不考虑地形因素,只注重兵线的拉齐,并以此作为进攻能力的评判标准。
普利马科夫对冯玉祥国民军的描写是当时部队人员素质薄弱、战术运用单一的现实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军阀部队作战能力的不足。
(牛清波 齐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