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解读一张考卷的“实战系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军营观察:解读一张考卷的“实战系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1-08-23 09: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解读一张考卷的“实战系数”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邓东睿 特约记者 李永飞

  夏日,江城热浪来袭。军营考场里,一场特殊的“补考”正在进行——

  一线连千里,这头是10余名来自院校、部队的专家教授,他们长期活跃在实战化演训一线,致力于战术战法等研究;那一头,是身处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8名导弹旅长。

  火箭军指挥学院教学考评中心主任唐卫军全程参与了这场“补考”。他说,今年火箭军举行“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这些旅长由于执行任务等原因缺席,此次是单独为他们组织的“专场”。

  丁是丁,卯是卯,指挥员考核“一个都不能少”。由春入夏,这场涵盖火箭军所有导弹部队的“旅长大考”,成为火箭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据介绍,火箭军党委聚焦指挥员训练,着眼补齐旅团指挥员战略思维、联合素养、信息技能、应急处置以及体系知识、科技素养等方面的短板不足,以导弹旅长竞赛考核为抓手,立起了指挥员必须过关的五条“硬杠杠”:全面精准研判形势、完整准确理解意图、及时果断定下决心、机动灵活摆兵布阵、跟进态势随机应变。

  仗剑朝试锋,虎帐夜谈兵。迷彩掩映下的考场里,一双双鹰隼般的眼睛闪动。映入眼帘的是屏幕上一个个跳动的字符,萦绕脑海的却是导弹部队在山谷密林间纵横驰骋。

  “这一仗,打得痛快!”走出迷彩帐篷,某旅旅长吕尔参依旧沉浸在刚刚那场“激战”之中。考核像打仗,考场如战场,这不仅是吕尔参一个人的感受,也是数十名导弹旅长共同的认知。

  斜风梳细雨,扬眉弓满弦。踏着火箭军导弹旅长竞赛考核的鼓点,让我们走进“狼烟四起”的考场,凭栏观战……

  考场上“狼烟四起”,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导弹攻防战悄然打响。图为火箭军某导弹旅组织实战化夜训。王  杰摄

  从“一卷考所有”到“一旅一想定”——

  每一道考题,都被放上了“战场的天平”

  还是迷彩连营的考场,还是“旅长大考”,时隔两年再次出战,某旅旅长周勇坤没有轻车熟路般的从容,反倒是心头有点“打鼓”。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踏进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的考场,迎接他的是全新的挑战。

  这场大考不寻常:以各自的实战任务、实编部署、实装武器为蓝本,一旅一卷,直指战场。数十名旅长分别带参谋团队进行筹划作业、特情处置、决心陈述、战法介绍、质询答辩。“与其说是比武,倒不如说是打仗。考核使用的文书,稍加修改就是真正的作战方案!”

  和周勇坤一样,参加考核的导弹旅长个个使出浑身解数,紧锣密鼓进行作业。虽然同处一个考场,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战斗”。

  导弹旅是火箭军的基本作战单位,导弹旅长是作战指挥链上的关键一环。旅长们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带兵打仗的指挥员,经历过无数次比武考核。这个“指挥棒”有多重,他们心里最清楚。

  不少旅长坦言,近年来,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在部队如火如荼展开,本意是以比促训、以训促战。可现实中,“事与愿违”的情况并不鲜见,“剑走偏锋”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为考而考、为考而练”,比的是脱离战场需求的所谓“绝活”;有的执迷于“题库见真章”,临阵磨枪、突击背记,考场成绩耀眼,战场却难得高分;有的片面追求“一把尺子量长短”,忽视了最不该忽视的战位差异和核心能力……

  今年初,火箭军党委筹划“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改变过去惯用模式,组织专家团队对每个导弹旅的作战任务、战备水平和敌情、我情、战场情况等进行摸底,创新提出“一旅一想定”考核模式,反复征求机关、部队、院校等意见进行完善,重点检验导弹旅长的岗位核心能力。

  此次考核,相同的部分,是同一态势背景、同一作业条件下进行指挥作业;不同的部分,是依据各旅不同的武器装备、阵地战场、力量编组、保障要素等,给出各自的“补充”想定条件,从而呈现出“一旅一想定”的不同考卷。

  变化看似波澜不兴,实则惊心动魄。对“考生”导弹旅长的要求是空前的,他的脑子里要装着整个导弹旅——人、车、弹、地、通、保、案样样“门清”,才能在“中军帐”里运筹帷幄。

  某旅旅长赵建坦言:“我们运用的都是实兵、实装、实景进行作业,拿出来的方案能直接运用到实际作战中。”在他看来,这次考核的最大收获,是让自己对作战场景、兵力运用、行动战法、协同保障等要素进行了一次检验和完善。

  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领导坦言:只有真正按实战要求组织竞赛考核,提高训练与作战的耦合度,才能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比如“一旅一卷”,看似没有了表面的“赛道公平”,但每一道考题都被放上了“战场的天平”。

  从旅长“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攻关”——

  考场剥离了旅长的“战场角色”,就脱离了实战的需要

  此番出征,某旅旅长吕尔参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此番赶上了“导弹旅长主导、参谋团队辅助”的考核新模式,不再需要自个儿“单打独斗”;忧的是,部队此刻正多地部署遂行军事任务,平常谋划得力、配合默契的几名“高参”都在千里之外,临时选配的参谋团队表现如何,有点心里没底。

  “就算‘高参’都在位,也不可能按照最优配置编配。”某旅旅长鹿文龙指着考核规则告诉记者,参与考核辅助的6人参谋团队,导弹旅自选2人,其余由火箭军机关从该旅参谋人员中随机抽选,“这也是对全旅参谋队伍整体水平的一次检验。”

  对于考核模式之变,鹿文龙的感慨更深——

  两年前,鹿文龙参加火箭军导弹旅长比武考核。越野长跑、手枪射击等基础课目的比拼,让他的强项得到发挥。一番比拼下来,他的军事体能成绩遥遥领先。

  此番比武,跑步、射击等基础课目淡出考场,让体能出众的鹿文龙少了一些得分“优势”,但他更加认同如今这种真正的“旅长大考”。

  他解释说,过去考核那些基础课目也没错,是导弹旅长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却并非是旅指挥员的核心能力。如果考场剥离了旅长的“战场角色”,也就脱离了实战的需要。

  那么,何谓导弹旅长的“核心能力”?鹿文龙的理解是:“理解上级意图的准确性、设计行动的完整性、特情处置的有效性、战法运用的灵活性和作战问题研究深度,这五条,条条都得过得硬。”鹿文龙回忆说,过去考核,计算、标图、文书等全是旅长一个人“包打天下”,连续10多个小时作业,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基础性工作上。

  鹿文龙很看重“核心能力”四个字,在他看来,这才是推动指挥员向谋略型、打仗型、科技型、联合型转变的“舟”和“桥”。

  还是熟悉的考场,却是不一样的规则。鹿文龙认真研究一番,迅速在心里完成“时间分配”。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冥思苦想,3000多字的作业要点新鲜出炉。当别人还在埋头苦战时,他带着“初稿”直奔参谋团队的帐篷。

  “我把旅长作业时间压缩1个小时,这样和参谋团队一起攻关就多了1个小时,更有利于发挥团队作业的优势。”鹿文龙的一道“加减法”,貌似应试技巧,实为应战技能。最终,他在考核中夺得第二名。

  “前年的考核也得了第二名,但这次的分量更重!”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鹿文龙对自己的表现颇为满意。

  记者走进一座座迷彩帐篷搭建的“中军帐”,往日考场上的“神枪手”“飞毛腿”回归导弹旅长的“战场角色”,分析上级意图、研判战场态势、优化编组配置、筹划火力突击,一场场“导弹战”的决心要点在指尖流淌跳跃,考场与战场之间的距离正在一步步接近。

  比武鸣金,导弹旅长走出考场,复盘战局,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一位导弹旅长在独立完成初步决心的比拼中成绩稳居榜首,却在与参谋团队精算细算推动方案“落地”时扣了不少分,最终无缘前三名。他感慨道,千军万马看指挥,可离开团队支撑的指挥员个人再优秀,也不可能打赢“体系的战争”,这一败,刻骨铭心、令人警醒!

  从“闭卷考试”到“开卷答题”——

  战争从来不会有“翻版”,考核不能迷恋“标准答案”

  火箭军导弹旅长竞赛考核,到底有多少“打开方式”?

  首次“一旅一张卷”、首次“旅长主导+团队辅助”、首次按照联合作战纲要构建评分标准……一个个开创之举,无论是参加考核的旅长,还是观战评分的考官,都觉得眼前一亮。但“开卷考试”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数十顶迷彩帐篷搭建的偌大考场,四周拉起了醒目的警戒带,考场内外都有巡查监督的考官,显得格外“森严”。与之反差强烈的是,导弹旅长居然个个都堂而皇之地带着方案计划、“三情”资料、辅助软件等进入考场。

  旅长李进龙走进考场后,拿到实时下发的“补充想定条件”,迅速打开电脑,打开一份“预置”的预案进行修改完善。或是改变机动路线,或是调整兵力运用,或是转换阵地部署,头脑在飞速运转,手中不停地翻看着备用资料。

  “2个小时作业时间,如果不依托实际的作战资料,很难完成作战筹划。”李进龙说,“别看让带着资料,如果对整旅情况不掌握,对这些资料不熟悉,就是让你找都不知道从哪里找。”

  战争从来不会有“翻版”,考核不能迷恋“标准答案”。担任竞赛考核裁判长的火箭军指挥学院指挥系主任鲍伟,曾多次在重大演练中担任总导演。在他看来,“闭卷”“开卷”本无优劣之分,过去的弊端,不仅是题目局限在题库中,评判也是限定于“标准答案”的条条框框。这次考核,考官团队根据“一旅一卷”进行实战效果分析,也许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但实实在在检验了导弹旅长的打仗水平。

  以考促训。这次考核之妙,恰恰就在旅长携带的备用资料上,让考核延伸到了座座导弹营盘。

  翻开旅长李进龙厚厚的一摞资料和大量的电子文档,既有平常全旅进行作战问题研究的积累,也有在考核准备阶段集中攻关的成果。近一个月的时间,他带着参谋团队抛开杂务“闭门备战”,对涉及全旅兵力运用、行动战法、协同保障等几十个重难点问题逐一攻关,推动作战方案和各项准备细化落地。

  “静下心来集中研究作战问题,短板找得更准、底数摸得更清、强化措施更实。”李进龙道出了其他导弹旅长的共同心声。现场指导竞赛考核的火箭军参谋部首长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也正是他们的初衷:把竞赛考核作为提高指挥员能力的快速通道,牵引“倒逼”作战问题的深化研究。

  火箭军导弹旅长竞赛考核,不再局限于一顶帐篷、一座方舱里的运筹帷幄,而是向多维战场的末端延伸,向深化作战设计和战法创新的方向拓展。采访这些导弹旅长,记者仿佛走进一个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旅长汪涛把此前开展“活用战法、活用原理”活动的成果“嵌入”行动方案中,指挥作战群时而长驱直入、多向合击,时而机动待机、寻隙出击,打响一场场复杂条件下的“导弹战”。

  旅长吕尔参发挥新型武器装备优长,探索创新间歇式打击、“蛙跳式”作战等新战法,运用到这次筹划作业考核“出奇制胜”,夺得竞赛考核第三名。考核刚刚结束,他就把“升级版”的新战法通知千里之外的任务分队,在实战中继续检验完善。

  未来战场需要什么样的指挥员

  ■李永飞

  “这次考核像打仗,甚至更难。”一句话,道出了导弹旅长们参加竞赛考核的真切感受。

  雁阵高飞靠头雁,万军布阵靠良将。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各级特别是高级指挥员要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懂作战、会指挥、善组训、真抓训,练就过硬本领,带出过硬部队。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用“打仗刻度”检验指挥员的核心能力,严字当头、战味十足,也立起一个不容回避的问号:未来打胜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指挥员?

  探寻破敌之策,要知道“跟谁打仗”。火箭军考核导弹旅长,为何不设“标准答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敌而异、因情而变。如果指挥员对强敌对手研究不深不透,搞不清“敌人是谁、敌人在哪、敌人用啥招”,那么打起仗来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兵怎么练,本质上是由作战对手决定的。不知对手,哪来对策?对手的发展动向,就是我们实战化训练的方向。这样贴近对手训、瞄准敌人练,打起仗来才能做到料敌如神、胜敌于先。

  指挥摆兵布阵,要弄清“打什么仗”。木材有纹理,战争有机理。指挥员如果不深谙未来战争,不通晓战争机理,打起仗来就会“雾里看花”。当前,我国安全环境、军事斗争态势、我军使命任务、现代战争形态等都发生新变化,指挥员只有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度研究现代战争和作战理论,搞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透作战任务、搞透作战环境,才能拨开战争迷雾,探究胜战之道。

  战场瞬息万变,要探索“怎么打仗”。火箭军部队坚持精心铸剑、潜心砺剑、善于亮剑,不断实现战略能力的新跃升。“善于”二字,体现的正是追求剑法之妙。火箭军考核导弹旅长,“指挥谋略、指挥艺术”成为重要评判标准,这种变化背后,是最大限度发挥武器装备优长、深化技战术融合、提高作战综合效能的考量,是对大兴战法研究之风的激励。战法是作战之魂,创新绝非易事。只有在充分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基础上,循“理”而动、依“理”而行,根据不同对手特点、不同装备性能探索出有效战法,明天打起仗来才能真正做到技高一筹、赢得胜利。

  “军官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火箭军导弹旅长竞赛考核的结束,让这些指挥员站到了“再出发”起跑线上。一个个奋进的身影,正向着未来战场努力奔跑。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