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杠坡战斗中,与队伍失散的红军秘密成立地下党支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情集锦 > 正文

青杠坡战斗中,与队伍失散的红军秘密成立地下党支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05-17 15:08

  青杠坡的火种

  ■魏永刚

  在黔西北连绵的大山里,青杠坡并不显眼。这里沟不深,山也不算高,不过是赤水河畔的土城镇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因为红军在这里战斗过,这座小山坡就走进了历史。

  这次战斗发生在1935年1月28日,红军与尾追之敌在此交战,虽予敌重创,但未能全歼。此时,敌人后续部队迅速增援上来,对红军侧背发起了攻击。中革军委果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红军连夜渡过赤水河,揭开了“四渡赤水”的序章。

  但也有一些红军因伤病留在这片山坡,书写着另一种人生。我的思索,就从这些与队伍失散的红军开始。

  何木林是红三军团第五师的一个班长。他左腿受伤,失血过多,昏倒在青杠坡。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战斗结束的第二天,他被冰冷的雨水浇醒,挣扎着爬起来,正好遇到两个上山的小孩。

  两个小孩回去告诉了父母,天黑以后,孩子的父亲找到山上,把何木林背到附近山洞里掩护了起来。这位从江西会昌参加红军、又跟随长征队伍走过好几个省的红军战士得救了。

  何木林活了下来,已属万幸,但要谋一份生活,并不容易。面对敌人的严密搜查,何木林知道自己说一口江西话,容易被认出是红军,只好装作聋哑,用手比划着在附近村庄打零工。这样有口不能说的日子,他过了十多年,一直到1949年县城解放。

  今天的土城,建立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保留了许多红军战斗、生活的旧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那次,我在土城只小住两日。在晨曦微露、山风吹拂、万籁俱静的时候,我独自走上那条石板老街,心中想象着:当年那些红军失散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僻壤,会经历怎样的孤寂和困苦?

  中国革命的史册中,不乏这样令人动容的苦风凄雨的篇章。但更让我们的情感泛起波澜的是先辈对待苦难的那份姿态。

  宋加通是另一位在青杠坡战斗中因受伤掉队的红军。一位老人把他藏起来,用土法为他疗伤,宋加通才渐渐好起来。身体刚刚恢复,他听说几十里外有一个淋滩村,也有几个与队伍失散的红军。宋加通拖着虚弱的身体,步行几十里路,找到这个村庄。

  那时,部队已经走远,但宋加通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革命军人。到了淋滩村后,他找到这些失散的党员,秘密成立地下党支部。

  今天,淋滩村的宋家老屋前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加通和那几位失散的红军就是在这里成立了秘密党支部。直到1938年,他们才找到上级组织。

  何木林在困苦中展现出红军战士的情怀,宋加通在艰难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20世纪50年代,何木林被认定为红军,政府每年发给他一笔生活补贴。在当时,这项补贴比他一年的工资收入还高。然而,一直到1979年他去世前,老人从来没有领过这笔钱!

  今天的人们总在问“为什么”,何木林老人的家人回忆,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能多活这么几十年,已经比战友们幸运多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何木林和村里人一样在土改中分到街上的一处房子。但是,他的5个子女,有3个夭折,家里人口不多。当时他见有的邻居家里孩子多,住房紧张,便把自家的房子让给了邻居,自己带着家人搬到村边一处小房子居住。

  后来,当地政府有意照顾,准备把何木林的儿子,安排到市里的机关工作。何木林得知后阻止了,他的理由是:红军后代,要工作也不能坐办公室享福,得到艰苦岗位上和老百姓一起吃苦。就这样,他的儿子选择到遥远的息烽县一个煤矿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何木林去世的时候,留下遗嘱:死后要埋到青杠坡,和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情到深处苦亦甜。何木林对青杠坡生死难忘,而宋加通则把一腔深情寄托在赤水河边的柚子林里。

  20世纪80年代,宋加通回江西老家探亲,见到当地蜜柚又大又甜。这引起宋加通的思索:这柚子能不能在赤水河边生长?淋滩村的老百姓是不是也能通过卖柚子增加一份收入?

  临行前,他精选了几株幼苗。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辗转千里,宋加通把幼苗带到了淋滩村。他先在自家院子外头试种。没有想到,这柚子树到赤水河边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村里人纷纷来移栽,种柚子的农户在淋滩村渐渐多起来。淋滩村如今有三百多亩柚子林,人们取名“红军柚”。前几年,淋滩村脱贫摘帽。村支书说,柚子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木林与部队失散后,在一个陌生地方谋生活,十多年不能开口说话。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苦。生活安定下来,他有了补贴却不去领,他想到的是国家,想到的是比自己更困难的群众。

  何木林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红军战士,宋加通则让我们想到另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像一粒种子。

  宋加通身上的伤还未痊愈,就念念不忘找组织。找到几名党员,他们立即成立党支部。后来,即使回一趟老家,他也牵挂着曾经救过他的乡亲、曾经战斗过的那片土地。虽然因为负伤,他没有走完长征路,但是他点燃了一个小山村革命的火种;和平的日子里,他又把树苗引种过来,留下一片片柚子林。他不就是一粒种子吗?

  仰望青杠坡,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苦,什么是共产党人的苦难与辉煌。何木林、宋加通,还有那些牺牲的烈士们,用他们艰辛的人生昭示我们: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吃苦,和人民一起吃苦,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就是要在苦难中奋斗,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学雷锋 在行动

  • 宁夏银川:专场招聘助力妇女就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2025-03-04 09:09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5-03-04 03:20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2025-03-04 05:35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2025-03-04 03:20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