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韩国研发隧道勘探机器人 加快机器人军事应
首页> 军事频道> 邻邦扫描 > 正文

韩国研发隧道勘探机器人 加快机器人军事应

来源:中国国防报2022-07-05 10:33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武器系统已大量装备各国部队,并成为重要作战力量。近期,在军用机器人研发领域相对落后的韩国,宣布隧道勘探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报道称,韩国还将进一步探索机器人在未来战场中的智能化应用。

  根据韩国国防发展局发布的消息,这款隧道勘探机器人由韩国和美国联合研制。双方研究机构联合开发了机器人系统及相关软件,设置了通用接口和数据格式,旨在建立基于机器人的联合作战能力。报道称,在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地面车辆系统中心支持下,韩国研制的隧道勘探机器人能够在没有地形信息的情况下探索地下隧道,自动检查隧道内相关风险隐患并生成三维地图。该机器人采用“自动隧道探索”技术和各类先进传感装置,在无法接收卫星导航定位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动驾驶并执行相关任务。

  从操作方式看,隧道勘探机器人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操作。经过前期试验,隧道勘探机器人已完成长约1.5公里的洞穴探索任务。未来,韩国研究机构还将为隧道勘探机器人配备人工智能组件,以进一步识别、判断隧道环境,经过改装后,具备执行各类不同任务的能力。

  隧道勘探机器人主要用于地下作战或城市作战,可对隧道、洞穴和各类危险设施进行侦察。近年来,美韩双方高度重视隧道勘探机器人技术发展和验证工作。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此前开发了一款名为“鼹鼠”的机器人,配备类似螺旋桨的可伸缩钻头,能挖出一条比机器人圆柱形身体更宽的隧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推出的“破坏者”项目,旨在开发一款能快速建设地下隧道的战场机器人,具备“快速构建战术隧道网络”能力,进而为城市作战、地下攻防、战场救援和快速补给提供安全隧道环境。

  在“破坏者”项目支持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发出一款酷似蚯蚓的仿生机器人。这款隧道仿生机器人能模仿蚯蚓在地下快速挖掘和移动。从公布的原型机看,隧道仿生机器人外皮由纤维网制成,能较好保护内部结构免受地下土壤环境的破坏。为充分模仿蚯蚓的“静水骨骼结构”,这款机器人在内部构造中使用了液压人工肌肉,通过收缩、膨胀与伸长产生高压,进而穿透密实的土壤结构。

  研发隧道勘探机器人,是韩国加快机器人军事应用、进行体系化布局的重要体现。早在2017年,韩国便在《国防工业发展计划》中宣布多项改革措施,重点支持开发包括无人武器项目在内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技术”,旨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2018年9月,韩国陆军宣布成立“无人机机器人战斗团”,主要使用机器人执行搜索、侦察和攻击任务。同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与该国军工企业韩华系统公司合作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战斗机器人,遭到外界广泛批评,部分国家甚至宣布不再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交流与合作。

  随着军用机器人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韩国不断加快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步伐。目前,韩国国防部已宣布将于2024年前正式部署军用仿生机器人。韩国已研制的军用仿生机器人主要为仿人或仿虫类机器人,可用于陆、海、空等作战领域,服役后将用于执行搜索、救援、侦察等任务。韩国海洋科技研究院研制的一款仿海洋生物机器人,外形类似螃蟹和龙虾的结合体,能借助多条机械足在湍急的水流执行任务。可以预见,无论是韩国此次研制的隧道勘探机器人还是其他仿生机器人,都将逐步承担实际作战任务。对此,有媒体称,未来这些机器人服役后,将进一步改变战争形态。(瑷敏)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全国室内锦标赛落幕

  • 青海西宁民众参与千人锅庄舞比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