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来源:光明网2022-11-15 22:14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句话通俗易懂、简单直白,生动阐释了“钉子精神”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深刻道理,对抓工作落实很具现实指导意义。

  钉钉子,方向精准是第一位的,谋定后动才能赢得成功。抓落实,也是一样道理,找准方向、抓住七寸、精准发力。这个钉钉子法则体现的就是“重点论”辩证思维方法,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在提示我们要聚力解决影响全局建设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坚决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工作方式,杜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工作方式。

  钉钉子,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看似钉紧了,过不久钉子就会松动;只有连续钉,这颗钉子才能牢固。抓落实也是一样道理,只部署就相当于“钉一两下”,偶尔的推动就相当于“钉了三四下”,只有始终盯紧目标不放“这颗钉子才能牢固”。

  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中,要坚持思想上不等不靠,工作上提前介入,对有时限要求的工作,要争时间、抢速度,加班加点地突击;对没有时限或时限要求比较宽松的工作,要早安排、往前赶,不能推一推动一动,更不能拖着不办;特别是重点工作,更要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启动、早落实。不然,就是做无用功,造成工作被动。

  事事讲究速度,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经济效益,对部队意味着工作效益甚至是政治效益。我们要有挤时间、抢时间的精神,迅速行动,心中树立倒计时牌,不能左顾右盼,观望拖拉;对那些涉及全局的大项工作,要合理调配力量,提高速度打“速决战”,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这样就能把困难克服掉,变“不可能”为“有可能”。在抓落实中,一定要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当面受领任务,转身狠抓落实;要时刻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心,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工作落实问题,确保时刻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只有平时有所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以最短的时间出最好的成果。为什么一些同志建设管理点子多、组织活动办法多、办事协调招法多,关键就是他们看得多、经历得多,有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懂得开展工作的方法,了解建设管理的门道,明白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我们有些同志同时调进一个新单位,一开始基础和条件差不多,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只有拿出“日拱一卒”的韧劲,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行稳致远、取得长效。

  钉钉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冲破层层障碍的过程,有时钉的是质地相对松软的木板、有时钉的是质地非常坚硬的石墙,尤其需要具备敢于斗争的过硬担当,否则碰到难题就退缩、遇到矛盾就推诿,怎么可能把钉子钉牢钉稳。

  干预不干、干得多与干得少,是决定一个人能力强弱和作为大小的关键因素。理论可以灌输,知识可以积累,而能力必须在实践磨炼中生成。许多工作只有多亲身经历,才会有更多的切身体会,才会深入进去把握规律。我们常说,能者多劳。其实多干的人才会多能,今天的能者正是昨天的不能者不断地“劳”转变过来的,能者只有经过更多地“干”,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所以,大家要始终把多干工作当成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多干中经受历练、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素质、增长本领,才能赢得组织的信任和器重。

  只有保持适度的压力,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克服惰性,不断提升素质。客观上说,在疫情反复影响下,各项任务相对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大家干劲不能放松,精力不能分散。我们注意合理分配力量,明确各自责任,让每个人都挑起足够分量的担子,通过适当加压促进素质提升。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排任务是机遇、信任、关心,应该倍加珍惜、勇于担当、不负厚望。当然,我们还要把握好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做到心中有压力,又不被压力所左右,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动力变成作为。

  钉钉子精神之于工作来讲,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方法、一种工作作风,之于个人而言更是一种意志品质、一种执着追求。我们成长成才的道路上需要钉钉子精神,面对坎坷荆棘、矛盾困难,既不要迷茫、更不要退却,而是要冷静应对、勇毅前行、百折不挠,这样才能拼出精彩的人生道路。(王世鹏)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