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来源:光明网2023-01-25 13:56

兵味演出汇聚奋进力量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战鼓声声,奏响强军号角;军旗猎猎,汇聚奋进力量。近日,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隆重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 卯兔迎春谱新篇"网络春晚。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小品《班务会》官兵用幽默诙谐的话语表达对班长的建议(陈春越摄)

  演出在欢快活跃、喜气洋洋的开场舞《盛世欢腾》中拉开序幕,原创歌曲《同向》字字铿锵,写实的歌词和昂扬的曲调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引发了官兵强烈共鸣;小品《争·精兵》,通过讲述两名战士争当龙虎榜上的“榜一大哥”的故事,展现了支队官兵在历年开展的“创纪录 砺精兵”军事比武竞赛中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凝聚了全体官兵合心合力,砥砺前行,向着全面建设先进支队、全面建成先进支队不断奋进的磅礴力量。“近年来支队高度重视强军文化活动开展,积极推进‘欢歌笑语满军营’趣味活动和以‘舞动青春’为主题的‘一队一品’特色文化活动,把文化互动与培养骨干统一起来,这台迎新春晚会就是支队强军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提升部队昂扬正气、虎虎生气、洋洋喜气、团结和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支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邵艳天说。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歌曲《同向》创作灵感源于官兵任务中多见所闻,引起强烈共鸣(陈春越摄)

  整台演出贴近官兵工作生活,以"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形式传递出支队全体官兵奋进强军新征程的昂扬斗志和欢度新春的美好祝愿,既"接地气"更"上档次",现场画面震撼,气势恢宏,高潮迭起,既讲好了执勤第六支队的故事,又凝聚了谱写新篇章的精神力量。(贺靖博 张鹏程 陈春越)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传统武术表演《武术扇》刚柔并济(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官兵将传统川剧中的变脸特技带上舞台(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传统快板表演畅述单位发展(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小品《争精兵》的故事反映了单位开展军事体育比武竞赛的热潮(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主持人等演职人员精心筹备受到良好效果(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相声《如此学问》用兵言兵语讲官兵身边的幽默小故事(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大刀舞将传统武术与军人血性结合(陈春越摄)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举办迎新春网络春晚

合影留念(陈春越摄)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尔滨”雪人迎八方来客

  • 地毯小镇赶制订单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