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指挥员的战场意识、战场感觉虽体现于战时,但往往酝酿于平时、积蓄于平时
所谓战场感觉,简言之就是一看到战场态势便能够立刻预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一位哲人讲:“要成功地预测竞争对手的下一步行动,你还必须对竞争对手有一个良好的感觉,对其管理者的思维和行事方式有一个良好的感觉,对其当前行动的选择有一个良好的感觉。”在生死攸关的战场对抗中,指挥员有一个良好的战场意识、战场感觉,对于预判对手的行动、把控战场的节奏、赢得较量的主动,至关重要。
战场感觉是啥感觉?应该是,当众人都安享太平时,他却能感受到战争的威胁;当大家都欣赏美景时,他却能注意到风景背后潜在的军事价值。尤其是置身于复杂多变的战场,能够从寻常的风吹草动中预判对手的动向,从零散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对手的意图,从灵敏的系统感知中窥探对手的破绽。实践表明,具有良好战场感觉的人一定是个特别警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人,一定是个特别认真、始终追求精致与极限的人,一定是个特别敏锐、绝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人。
二战时期的某一天早上,苏联海军中校斯罗夫在海港散步,看到三五成群的海鸟刚才还是分散飞翔,突然一下子聚拢到一起,贴着水面朝着港口方向飞去。斯罗夫马上意识到,德国潜艇要发动突袭,立刻报告上级,提醒部队做好准备。1942年夏季反“扫荡”时,八路军129师一名侦察员捡来一张日军扔的废纸,上面写了一个数字“29”,还画了一圆圈,内有几个地名。刘伯承师长看后立即感到,这是一个日寇将要对该地区进行合围的日子,于是立即组织当地军民撤离。从斯罗夫到刘伯承以及许多优秀的指挥员,他们的直觉之所以能够屡屡应验,凭的就是他们久经沙场的战争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战场事物的清晰感受,并由此产生出对对手行动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一位学者说得好:重在“战时看平时”,贵在“平时当战时”。从历史经验看,指挥员的战场意识、战场感觉虽体现于战时,但往往酝酿于平时、积蓄于平时。如果说战时拥有这种感知能力是情势所迫,那么平时具备这种素养就显得尤为可贵、更加难得;如果说战时它关乎流血牺牲,那么平时打好了基础就可以减少无谓的牺牲。事实上,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心中只有敌人”的军人气场、胜战情怀,表现出对战场内外各种信息的一种情不自禁的本能反应。
有人说,当今是智能化无人化战争时代,机器人将在未来战场上无所不能。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也失之偏颇。尽管智能机器人能代替人完成一些动作,但应对意外事件和不确定因素,恐怕永远都离不开人的现场感知和实地感觉。而这种能力和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靠献身于使命、从难从严要求来涵养,靠高强度的对抗性训练、沉浸式体验来铸就,靠练为战、考为战的“指挥棒”来引领。指挥员走上演兵场,身临其境地找一找战场感觉,要比分析抽象的数据更有价值。在危局僵局中打一仗,激发一下创新创造的灵感,要比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更有意义。(张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