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翼龙无人机、消防救援机器狗……这些新技术装备成为应急救援好帮手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翼龙无人机、消防救援机器狗……这些新技术装备成为应急救援好帮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11-13 11:18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快,作业面狭小,扑救难度大,是全世界都面临的救援难题。为了破解高层建筑火灾救援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不断研发应急救援的新技术装备。

  新型无人机:灵活机动 可达千米高度灭火

  目前,一款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消防灭火无人机应运而生。与传统的高喷消防车相比,这款灭火无人机在到达火灾现场后,能快速飞至灭火的高度开展救援,使用起来更灵活机动,而且它作业的高度更高,最高能提升至1000米以上。日前,这款灭火无人机在河南郑州进行了一次真火扑救试验,这款高效的灭火无人机是如何扑救高层火灾的?

  在郑州消防救援支队的培训基地,一栋33米高的训练楼的外墙铺设了常见的高层建筑外装饰保温材料。表面是铝塑板,里面的灰色保温层就是聚氨酯泡沫。外墙装饰保温材料从离地10米的高度开始铺设,形成一整面高15米、宽10米的铝塑板外立面。

  试验开始,试验人员将一处明火火源放置在铝塑板外立面的底部。相比不太易燃的铝塑板,下层的保温层,也就是聚氨酯泡沫几秒钟时间就被引燃,并且逐步向四周蔓延。1分钟后,最底部的铝塑板在烈焰炙烤下,表层的铝箔开始卷曲飘落,铝塑板也很快被点燃,随后迅速变形脱落。随着更多的保温层被点燃,聚氨酯泡沫燃烧熔融形成滴落火,也在下方形成多处明火。点火3分钟后,火势明显变大,出现大量黑色的有毒浓烟。5分钟后,火焰已经蹿上距离点火点大概10米的位置,现场浓烟滚滚。此时,这款双旋翼消防灭火无人机搭载系留水管迅速升空,将高压液体从无人机前端喷枪喷出,快速覆盖起火位置。用时不到1分钟,此前超过三层楼高的明火就被全部扑灭。

  为了真实模拟高层保温层火灾特性,消防灭火无人机喷射1分钟高压液体后就停止作业。此时,过火铝塑板周边缝隙还不断有黑烟冒出,大约2分钟后,这些铝塑板的缝隙里开始出现明火,这就意味着铝塑板下层的保温层泡沫出现了复燃,与此同时,滴落在下方平台上的泡沫残渣也开始复燃。5分钟后,表层的铝塑板被烧开,露出保温层的熊熊火焰,同时与底部复燃的火焰上下贯通,外墙装饰材料开始更为猛烈燃烧,大量的装饰材料被点燃,直接砸向地面或者四处飘落,火灾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此时,消防灭火无人机再次升空,喷射出大量压缩空气泡沫。这些雪白的泡沫不仅能将明火快速扑灭,还在建筑外墙表面大量附着,起到隔绝空气作用。经过2分钟灭火作业,现场明火全部被扑灭。此后现场观察了半个小时,并未出现复燃情况,效果显著。

  应急管理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专家张万民:因为举高类消防车从到达到展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无人机灭火可以快速展开,快速到达灭火的高度。它可以作业的高度更高,可以机动灵活,全方位灭火,可以性价比更高,展开作业的时间更快。

  这款消防灭火无人机还配备了运输车辆起降平台,到达现场可迅速起降。同时以燃油为动力,有效载荷达到115公斤,续航最长时间可以达到2.5个小时。这种拖拽软管的系留作业高度可以达到100米,如果搭载储压罐体,灭火作业高度可以提升到1000米以上。可以有效应对高层建筑不同高度的外立面火灾、临窗室内火灾、楼顶火灾等火情。

  应急管理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专家张万民:这款装备消防局正在组织开展试点应用示范项目,从未来的角度上讲,加上举高消防车,加上无人机,两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可以满足现有高层建筑室外空间灭火技术的要求。

  这款消防灭火无人机目前还在试点阶段,期待它能成熟应用的一天。

  应急无人机 救援新利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无人机在救援任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应急救援场景中,无人机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等优势,可以开展侦察、抛投、照明、通信中继等救援任务。除了上文提到的那款无人机,目前无人机家族里还有很多利器已经进入实战,成为应急救援的好帮手。

  双光无人机

  今年10月26日,江苏常州有三人被困山上,手机电量所剩无几。消防救援人员接到报警到场后,发现现场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山上也未见任何光源,救援人员立即使用带有夜视功能的双光无人机进行空中搜索,经过8分钟的搜索后,成功找到被困的三人位置,并在地图上进行位置标定。

  确定好位置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使用无人机空投手电筒及对讲机,确保通信畅通。

  通过无人机红外勘探结合卫星地图,消防救援人员确定了救援路线,6名消防救援人员在无人机空中引导下,进入山内寻找被困人员,经过45分钟的寻找,成功与被困人员碰面。

  最终在无人机空中引导下,救援人员带着三名被困人员安全下山。

  翼龙无人机

  不仅暗夜寻人,强震后道路、电力和通信全部中断的极端情况下,无人机也能大显身手。

  在今年丽江举行的“应急使命·2023”演习中,全新升级的翼龙2无人机千里驰援,飞抵丽江上空,迅速搭建空天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并对灾情进行高空侦察。升级后的应急通信网不仅实现了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同时可服务3600人应急通信,还可以边侦察、边扫描、边回传,数据回传能力大大提升。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四川泸定地震等应急救援实战中,翼龙无人机都圆满完成了灾区勘查、恢复通信等重要任务。

  复合翼无人机

  还有一种复合翼无人机,不需要机场跑道,可以在山间空地垂直起降,并且能在空中巡航长达10小时,通过机上搭载的各种通信基站,也能精准解决高山深谷的通信难题。

  消防工业无人机

  遇到森林火灾,无人机也是灭火利器。今年4月,四川甘孜稻城突发森林火灾,火场峭壁林立,植被茂密,大火在悬崖处燃烧蔓延,扑火队员很难快速抵达。消防救援人员操作消防工业无人机,搭载干粉灭火罐迅速起飞,抵达火场上方,喷洒干粉快速控制火势,实现安全高效灭火。

  无人装备“组团”使用

  提高效率减少伤亡

  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应急救援领域中。其实,在应急救援领域,是需要多型装备协同使用,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更好的救援效果。像无人机,既可单机作战,还可以“组团”使用,编队执行任务。

  而除了无人机,还有很多无人化装备也在应急救援中逐渐多地运用起来,这些无人化装备在提高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救援人员的风险。近日,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太原一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开展的灭火救援演练中,就测试了无人机、机器人与机器狗等多种无人化装备的综合救援能力。

  演习模拟太原一处34层高的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大量人员被困7层的疏散平台。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远程操控无人机蜂巢,多机编队迅速前往火灾地点进行巡查。了解现场火情和周边道路等实时信息,通过无人机广播指导火场人员正确逃生,疏散危险区群众。同时将现场视频信号实时传回指挥中心,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实时指挥救援。

  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消防云梯车迅速展开,消防救援人员快速到达7层平台,营救被困群众。同时,利用无人机将救援绳索抛投到7层平台,利用救援绳迅速搭建多个空中救援通道,加快人员疏散速度。

  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武鹏飞:本次演练,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科技赋能,例如在接警的时候,我们利用蜂巢无人机第一时间飞抵火场现场进行火情侦察的时候,我们采用了灭火机器人以及机器狗等一系列无人化设备。

  演习过程中,举高喷射消防车从外部进行灭火作业的同时,多支消防救援小队进入商场内部,在浓烟中实战模拟火场搜救和灭火作战。在救援人员的遥控指挥下,消防救援机器狗首先突入火场,利用身上加装的烟气成分分析仪、摄像头等多种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危险状况,并对火场环境进行侦察。在大火猛烈燃烧、建筑物结构不稳定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远程控制无人灭火机器人首先进入火场,进行前期灭火作业。为保障内攻救援人员安全,消防员综合定位系统也投入使用。每名消防员都携带平板终端和定位信标,指挥员可以实时掌握进入火场人员的生命体征、实时位置。一旦救援人员遇险,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引导紧急救援小组展开营救行动。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体量大、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灭火救援难度大。此次演习通过一系列新技术装备应用,演练应对登高难、疏散难、灭火难和供水难的新战法,提高了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遇到高层火灾 如何科学逃生?

  科技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精尖装备运用到应急救援领域,相信我们的救援能力也将逐步提高。那么,除了救援领域装备的不断革新,在自救方面,人们也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如果你所在的高层楼一旦发生火灾,该怎样正确、科学逃生呢?

  高层建筑的安全通道,每一层的防火门都是关闭的情况下,安全通道就是一个独立安全的空间,不管高层建筑中是房屋内起火,还是外立面起火,烟雾都无法进入安全通道,高层居民就可以迅速安全逃生。

  郑州消防救援支队消防监督员吴娟:有试验表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如果防火门又处于开启状态,就容易形成“烟囱效应”,浓烟的蔓延速度是每秒3~5米,远远超过人员疏散的速度,所以说既防火又隔烟的防火门,日常应该处于常闭状态。

  高楼里面有大量纵深区间,一旦着火会快速上蹿,就像一座高耸的烟囱,所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不要盲目地往顶层跑,如果火源层在上,往楼下逃生,火源层在下,迅速跑到离火源和顶层都较远的中间层,最好是避难层。

  如果所在楼层已经着火,但楼梯尚未封死,火势不猛,披上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有序下楼,穿过楼道时,尽可能弯腰到最低或匍匐前进,湿棉毛巾多叠几层,捂住口鼻,带孩子的抱着孩子跑。一旦着火,千万别坐电梯,电梯井是巨大的通风道,火苗会快速增高,电梯容易断电停运或失去控制,一定要通过楼梯、疏散通道等安全出口逃生。

  撤离房间时,先摸摸门把手,如果温度很高,火苗从门缝往里钻,说明外面火势很大,千万别开门,关闭所有门窗,用湿毛巾遮住鼻嘴,同时用湿衣物湿毛巾等堵塞门缝,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如果楼梯被封死或火势难以控制,躲到阳台、浴室等离火源较远的地方等待救援。

  居住在二三层,必须跳下才能自救时,可以向地面抛棉被等缓冲物,双手攀着窗台往下滑,尽量做到双脚先落地。十米以上高处跳下生还希望极小,所以高楼火灾切忌跳楼,除非救援人员已做好救援准备。当然,高楼火灾预防最重要,不管是熟悉或是陌生的高楼,平时都要留意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位置。(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