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什么战旗这样红——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记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为什么战旗这样红——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记事

来源:中国军网2024-05-27 10:31

  ■中国军网记者 王红霞

  英雄的名字,就是这支连队的名字。

  广场上,静默矗立的杨根思雕像目光所至处,是一栋二层的黄色小楼,楼里有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它的主人就是在维和战场上牺牲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

  从长津湖畔小高岭到朱巴维和步兵营,从抗美援朝布满弹孔的军旗到天安门前猎猎作响的战旗,从“三个不相信”到“不要想我,我无悔”……血脉相连中,“杨根思连”写下的不止是英雄的不朽传说,更是民族的精神图腾。

  “愿你所愿的永远,走你所走的长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主题曲《如愿》中的歌词就是对这支英雄连队最好的诠释。

“杨根思连”官兵在老连长雕像前报告取得的荣誉。张永进摄

  (一)

  老连长杨根思的床铺旁,摆着志愿军形象的“那年那兔”手办。这是前年春节,战士肖荣基的父亲从家里带来的,这件物品曾属于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

  2022年12月,肖荣基成为“杨根思连”第6986名战士。黝黑的皮肤,明亮的眼神,眉宇间和哥哥肖思远有些像。

  肖荣基在下连前,曾许愿想要沿着哥哥的足迹,分到英雄连队。来到“杨根思连”的第一天,面对杨根思雕像,他答“到”的声音格外响亮。

  此后,肖荣基的军旅生活热辣滚烫。

  刚下连队时,肖荣基体能较差,有几个课目考核垫底。为提高体能,从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到宿舍熄灯,在训练场上负重跑成了他的“必修课”。2023年,肖荣基被评为“杨根思连”训练标兵。

  “你可以摸摸他的胳膊,比入伍时粗壮了很多。”郭孟祺与肖荣基一同入伍。在他眼里,肖荣基从107斤“脱胎换骨”到现在的130多斤,人壮实了许多,眉宇间英气十足。

  今年,肖荣基被推荐到教导队集训,这是晋升军士的必由之路。

  “今后,你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班长?”

  “像哥哥那样!”

  “过去,牺牲是与我无关的一个词。现在我理解了,牺牲是每名军人义无反顾的抉择。假如有一天国家有难,我也会像老连长和哥哥一样,为了胜利,不怕牺牲。”

  每个来到“杨根思连”的人,都有一种前赴后继的自觉。

  从“不明白为什么吃饭要那么快、被子为什么要抠角”到“这里充盈着从军报国的激情和梦想,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英雄的种子开始在新兵郭孟祺的心中生根发芽;从“研究生所学专业与个人榴弹发射器射手岗位不匹配,感到失落”到“只要坚守岗位、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平凡岗位干出不凡的业绩”,硕士毕业的叶兴泰立志要在部队长期服役、建功立业。

  英雄的种子一旦扎根,就会在血脉里茁壮生长。

肖荣基为新战友讲述老连长的英雄事迹。季鹏摄

  (二)

  “不服降”是杨根思家乡泰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不相信,不服气。

  鲁南郭里集战斗中,杨根思先后两次在敌碉堡前放置拉雷,但由于导火索受潮都未能起爆。他硬是冒着国民党军队的严密火力封锁,第三次运送拉雷,并成功炸毁了敌人前沿阵地的地堡。在团庆功授奖大会上,他被誉为“爆破大王”。

  “不服降”已经深深融入这支连队的血脉中。

  战士李伯利,熟悉他的人,都会叫他一声“钢钉”。

  在“杨根思连”,每名官兵都有一份专属荣誉档案。李伯利的荣誉档案中,记录着他曾打破全旅运动通信训练纪录的经历。

  为打破尘封多年的全旅运动通信训练纪录,李伯利天天“钉”在训练场。

战士李伯利。季鹏摄

  夏天车内似火炉,全身热出痱子。冬天车内似冰窖,双手常被冻伤。操作空间狭窄,腿麻脚麻是常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通信操作的经验和战场技能领悟。为了贴近实战,训练中,李伯利专挑颠簸难行路线,强忍头晕目眩反复练习。

  最终,他以15分45秒成功打破全旅运动通信训练纪录。随后的陆军军事训练等级考评中,李伯利最终考取装步分队通信专业特级资格。

  练兵不封顶,强能无止境。

  陆亚东参加国际“炮兵能手”竞赛,把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被国际竞赛委员会评为“最佳火箭筒手”;付东旭日夜研究步战车“蝶形移位”,夺得全旅第一;陆肖肖在侦察分队集训时,拿下狙击步枪应用射击第一;孟筱垚以单杠二练习340个的成绩,打破旅训练纪录……“杨根思连”的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三)

  1950年9月,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0年9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选举出席全国英模大会代表的合影,第二排右六为杨根思。资料图

  2019年10月,战士付东旭高擎“杨根思连”荣誉战旗通过天安门前,代表连队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这是“杨根思连”砥砺胜战的荣光。心中装着狼烟,才能在胜战上先人一步。

  2021年10月,豫中平原,铁甲轰鸣,硝烟弥漫。负责左翼包抄的二排进攻受阻,连队干部米泰宇拿起电台准备向上级求援,战士李伯利急道:“排长,我们能打进去,任务一定能按时完成!” 说完,李伯利就带着3名战士迂回到侧翼,在敌侧一面高墙,用脚踹、用手扒,终于开出了一个洞,把火箭筒手送上发射阵地。硝烟散去,进攻通道得以开辟。

  最终,“杨根思连”顺利攻进蓝军指挥所。

  从长津湖畔“人在阵地在,绝不让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的铮铮誓言,到南苏丹维和组建“反坦克狙杀组”绝不后退的八勇士;从朱日和演训场上官兵星夜奔袭25公里,到某次演习中“火炮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击中目标”;从某次实兵对抗出征前战士的告别信,到河南洪涝灾害救援现场连续奋战的10个昼夜……英雄本色,历久弥坚。

“杨根思连”战旗。“杨根思连”供图

  300多次战役战斗,150余名英模个人,静静躺在荣誉室橱窗里的战旗,仿佛在诉说着这支连队的荣光。岁月流逝,战旗的边角有些许磨损,但“杨根思连”四个大字依然鲜艳如初。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 黄百铁路广西段隧道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4-07-03 04:45
智能检测、智慧监管、可视化粮库……粮食储备,越来越智慧化。
2024-07-03 10:24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2024-07-03 04:45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07-03 10:2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2024-07-03 10:24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2024-07-02 08:58
科研团队通过改进编码模型、引入冗余核苷酸和设计索引技术,实现MRI数据可靠归档和检索。
2024-07-02 08:58
日前,在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创新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全球企业发布“招贤榜”,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之城”。
2024-07-02 04:05
近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让科学教育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24-07-02 04:40
1日,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接棒风云三号C星,开展全球地气系统综合探测业务。根据部署,F星将尽快与其他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网业务运行,
2024-07-02 04:05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33项重要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涉及定位导航、海洋观测、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这是新修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施行以来,该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2024-07-02 04:05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2024-07-01 09:40
先后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一步步提高样品质量,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24-07-01 09:39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一艘蓝白相间的船舶热闹了起来。一个重达2.5吨的ROV(无人揽控潜水器)基础平台从艉甲板被缓缓吊起、布放入水,展开测试工作。
2024-06-30 04:10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024-07-01 06:10
7年前,我脱下博士服,穿上蓝色工装,成为新松公司一名研发人员。这些年,怀着“让新松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自研自产”的目标,我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创新研发高地,助力新松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擦亮“中国‘智’造”的牌匾。
2024-07-01 06:20
建设科技强国,向什么要动力?改革,唯有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指引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4-07-01 06:05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