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

来源:中国军网2024-05-28 09:40

  ■中国军网记者 李先慧 张诗梦 通讯员 王光 郑夏云

  在“杨根思连”,每个官兵嘴边都挂着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是连队传承至今的连魂,来自志愿军首位特级英雄、他们的老连长——杨根思。

  74年前,在积雪与寒冰覆盖的长津湖畔,面对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他喊出“三个不相信”,投入生命中最后一场战斗,抱起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英雄的宣言穿越历史长空,像永不停摆的时钟,在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耳畔长鸣。今日,他们阔步前行在新时代强军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地生风。

  “杨根思连”官兵在老连长雕像前喊响“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季鹏摄

  这里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

  “‘杨根思连’的兵不好当。”

  上等兵郭孟祺深有体会。

  “这里会用最高标准要求每一件事,内务必须最好,拉歌必须最响,比赛必须拿第一。”

  上大学时他是学生会主席,入伍前刚刚考上研究生。来到部队,因为年龄偏大、体质偏弱,他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到处碰壁。被子叠不好、床单捋不直,老挨班长批;手榴弹投掷,26米、27米、28米、29米,总是离30米及格线差一点;战术基础动作比武,同年兵一个个都赢了,他却落后对手两个身位惨败,没绷住眼圈一红。

  “干两年就回家接着上学吧!”夜深的时候,他一个人徘徊到连队的教育中心,在杨根思老连长的雕像前喃喃自语。当少年时“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英雄梦想遭遇残酷现实,郭孟祺忍不住心灰意冷。

  郭孟祺 季鹏摄于2023年

  郭孟祺翻看着老连长的生平事迹:他有勇有谋,善长打仗,用“闩门杠”缴获第一支钢枪,苦练爆破技术成为“爆破大王”;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学得极认真,立志“要在文化上打一个翻身仗”;他个性强性子直,“讲话有时使人笑,有时使人跳”,但对待战友非常温暖,经常替人扛枪或背包。

  老连长的模样愈发清晰,鼓舞着、温暖着他。郭孟祺开始主动加练,训练越来越有劲头、工作越来越有自信。他说:“研究生的学历远远比不上‘杨根思连’的经历,这里充盈着从军报国的激情和梦想,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

  精神的传承、连魂的灌注,是在每个不经意的瞬间完成的。对于全连战士来说,老连长并未远去。

  杨根思 资料图

  杨根思,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每天晚点名,先点“杨根思”,全连战士挺直脊背、高昂着头、憋足了劲:“到!”“到!”“到!”声波冲出胸膛、冲向夜空,仿佛要把树上的叶子震下来。

  杨根思,是他们并肩的战友——

  广场上矗立着老连长的雕像,宿舍里留着老连长的床位,笔记本上印着老连长的“三个不相信”宣言。每回训练成绩不理想、遇到过不去的坎,他们就去老连长雕像前唠唠;而当克服困难、载誉归来,也会第一时间跑去跟老连长汇报。

  杨根思,是他们一起守护的荣誉——

  “只能给老连长争光,不能给老连长抹黑”刻在每名官兵心里。训练场上突破极限,比武场上拼尽全力,集训队里勇当先锋,先后创造了单杠二练习340个、全连铁路装载固定18分钟等多项全旅纪录。

  这支英雄的连队,吸引着更多的新鲜血液。叶兴泰,和老连长一样是泰兴人。军旅梦、家国情仿佛故乡的水、土、空气,氤氲着他的人生底色,决定了他的人生选择。去年,研究生刚毕业的他参军入伍来到“杨根思连”。

  在驻训地举行的入连仪式成为他深刻的记忆。阳光洒在连旗上,叶兴泰热血涌动,他向老连长郑重报告:“我是您家乡的子弟,也是您的兵,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秉持携笔从戎的初心,建功强军事业!”

  “杨根思连”在驻训地组织新兵下连仪式,前排右二为叶兴泰。季鹏摄

  天天想打仗 时刻为打仗

  这是班长付东旭最难忘的日子。

  2019年10月1日,22岁的他作为战旗方阵擎旗手,在《钢铁洪流进行曲》声中,高擎“杨根思连”战旗经过天安门前,光荣受阅。

  1950年10月1日,28岁的杨根思登上天安门旁的观礼台,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6天前,他作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战旗无声,历史回响。今日的安稳与和平,是无数像杨根思一样的英雄,用赫赫战功打下来的。

  “首战桃花山,便把英雄当;转战南北杀敌人,屡建功勋在战场。”朗朗上口的连歌唱出了杨根思的战斗经历,他打过不少漂亮仗:

  攻打泰安时连扔18颗手榴弹、在郭里集战斗中“三送拉雷”、在齐村战斗中勇炸碉堡……留下“我就不相信有炸不开的碉堡”“敌人敢来进犯,我就用炸药把他们消灭”“批准我牺牲,任务包完成”等硬汉发言,成为名扬华东的战斗英雄。

  老连长身上的胆气,跨越70多年,流淌在“杨根思连”每一名官兵的血液里。

  这是一支永远“不服输”的连队——

  擎旗手之外,步战车驾驶员是付东旭的另一重身份。

  为了在“杨根思杯”岗位练兵比武中赢得好名次,他跟“蝶形移位”课目较上了劲。本来觉得“胜券在握”的付东旭,一打听才知道,和旅里的顶尖水平还差着不少。只剩不到一周时间了,他脑子里只有:“加紧练,追上他!”

  三四十摄氏度的炎夏,步战车内温度逼近50摄氏度,握着发烫的方向盘,他在车里一练就是半天。在大转弯时练加速、用弹力带练脚掌发力,反复揣摩每一个油门深度、每一个转向角度、每一次档位变换,一秒一秒地死磕,“只有平时把米、秒、度追回来,战时才能制胜强敌。”付东旭说。最终,他一举夺得全旅第一。

  这是一支“天天想打仗、时刻为打仗”的连队——

  这群粗糙的硬汉,对待战备工作却心细如丝。

  每天晚上,他们都要查看单兵行动卡、整理战场急救包、测试防毒面具气密性,把作战靴头朝外摆放在床尾。

  考虑到战场环境下,断电、缺水、少粮各种情况都会发生,他们把大容量移动电源、野外自动取水器等都纳入战备物资。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平时准备越精细,打起仗来越有底。”

  “杨根思连”官兵从严从难开展实战化训练,提升官兵打赢能力。季鹏摄

  这是一支瞄准未来战场的连队——

  新型步枪下发后,排长米泰宇发现,瞄准镜反复拆装会影响射击精度,于是萌发了给它设计配套收纳箱的想法。画设计图、寻找材料……他天天琢磨、克服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历时一年多终于拿出了成品。

  “杨根思连”鼓励官兵为提升打赢能力想招法、蹚路子。面对装甲步兵连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他们成立战法训法研究小组,开展“克敌制胜三两招”群众性研战练战活动……围绕战场侦察、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不断探索优化改进措施。

  英雄气概代代传承

  米泰宇是山东兖州人,每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他都会生出一些别样的情绪。

  1950年11月,杨根思和部队一起从这里出发,踏上去往朝鲜战场的征程。20多天后,他牺牲在长津湖畔的小高岭上。

  米泰宇每次来到兖州火车站,看着欢声笑语的人群,总会情不自禁想到:“是老连长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平安归家。如果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也可以随时奔向战场。”

  铁路输送途中,杨根思(前排右一)与战友在车站休息时的合影。“杨根思连”供图

  “杨根思连”的官兵也是这么做的。

  2016年,连队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当地时间7月10日,一枚火箭弹突然击中正在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的105号步战车,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正在全连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冲突再次升级,联合国维和营地和难民营可能遭受袭击,“杨根思连”官兵依令在外围防线担负阻击任务。

  班长林思琦清楚记得,当时连长说,“是独生子的后退一步”,没有一个人动;“是党员的向前一步”,所有人齐刷刷地向前迈了出去。

  最终,8名骨干组成小组,在营区附近形成第一道防线。林思琦是其中之一,当年他才19岁,他说:“我是反坦克火箭筒手,经历过专业培训,这个时候必须要上。”

  这是林思琦生命里最漫长的几个小时。找到隐蔽位置,挖好掩体后,他不由自主想到了家里的父母:“万一‘光荣’了,他们怎么办?”组长说:“想想当年,我们老连长在朝鲜战场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我们现在代表的也是中国军人!”隔一会儿,又补了句:“你先打,打完就撤!”林思琦事后才明白,组长这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

  在长达6个小时的紧张对峙中,连队官兵严阵以待,有效慑止了武装分子的冒险行动,保卫了维和营地的安全。

  从抗美援朝战场到维和战场,从抗洪抢险到实兵演习,英雄气概始终在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身上传承。

  “人民利益高于天”是他们的誓言——

  在2021年河南抗洪抢险任务中,正在休假的指导员王玉恒乘飞机、转汽车,步行4个多小时找到连队;转移受困群众的冲锋舟遇险,老兵李亚召和战友咕咚一声翻身下船,在齐胸深的洪水里,用身体顶着冲锋舟往前走;扛沙袋固堤坝,大家较着劲,一人两袋往前冲;退伍老兵自愿赶到抗洪一线,和老连队的新战友并肩奋战……

  “杨根思连”官兵在河南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左一为王玉恒。“杨根思连”供图

  “主力主攻我来当”是他们的誓言——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杨根思连”一向当尖刀、打主攻,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锤炼出拖不垮、打不烂、压不弯的钢铁意志。参加战备拉动,他们喊着“三个不相信”,携枪带弹武装奔袭25公里,直插蓝军指挥所;参加实兵对抗演习,面对蓝军兵力突增、坦克部队火力压制等困境,他们顶住密集火力,成功从侧翼突破。

  “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是他们的誓言——

  “当年,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七十年的和平,今天,我们也愿意为了祖国的和平昌盛而贡献一切!”

  “爸爸没办法给你一个完整的童年,但是更希望给你一个和平的国、安宁的家。”

  “我时刻准备着成为像老连长那样的英雄。”

  这是“杨根思连”官兵写下的话。军人笔下,千言万语最终化作“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庄严承诺。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杨根思连”的官兵也是凡人儿女,但是穿上军装,就有了无畏和力量。他们向战而行,守着万家安宁,护着山河无恙。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互的乌镇漫步:一场古镇与数字的对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