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深山油料兵的如山情怀
■新疆军区某基地输油管线队中士 姜三宝
暮秋时节,天山脚下已是寒意阵阵。
我和上等兵吴杨前往储油罐区执行油料发放任务。按照惯例,要先爬上露天油罐的顶部量取油高。油罐有十几米高,对抗着大风的“撕扯”,我们一步步爬到顶部。
“量油时,要记得站在上风口,不然从测量孔挥发的油气会让人‘中毒’。”我特意嘱咐吴杨。当年,老班长张鹏第一次带我爬上油罐量油时,就是这样叮嘱我。张班长细致的示范讲解,让我很快掌握了量油技巧。如今,我成为一名班长,每次带着战友量油,都会像张班长那样去教他们。
“量油完毕!”我迅速报告。“开阀!”对讲机里传来队长的声音。我打开阀门,油料从油罐流出,通过输油管线灌入在发油亭等候的油罐车里。
“油料是装备的血液。如果缺少油,再好的装备也会趴窝。所以,咱们的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爬下油罐,望着远处一辆辆油罐车,我由衷地对吴杨说。看着吴杨认真点头的样子,我希望在自己的帮带下,他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油料兵。
我想,每一位带过我的班长,都有着和我一样的想法吧。入伍8年,从加油站加油员到油料装备保管员,再到油料司泵员,后来担任管线泵站长,我的每一次转岗,都离不开班长们的悉心教导、倾囊相授。在一位位老班长“手把手”带教中,我荣立1次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士兵”。这些荣誉,化作我常服胸前的2排6枚勋表略章。当我遇到挫折时,这面“荣誉墙”都会给予我勇气和力量,激励我不辜负老班长的期望,朝着奋斗目标一步步走下去。
姜三宝的勋表。
姜三宝近影。
一
回望军旅生涯,对我影响较大的第一位班长,是杜虎班长。
2016年,在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的我,怀着对未来的一丝迷茫参军入伍,渴望换一条人生赛道。新兵下连,我被分到新疆军区所属一个加油站,和杜班长住一间宿舍。
那时,加油站只有8个人,新兵就我一个。由于人员少、任务多,我一人身兼数职,既是加油员、炊事员,还是库房保管员,每天“连轴转”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
每当夕阳西下,余晖给加油站镀上一层金色,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台阶上眺望远方,看着道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情不自禁思念2000多公里外的家人。加油站背靠山坡,大风常刮得人睁不开眼,愈发让孤寂涌上心头。
起初,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里,杜班长从来没有“松过劲”。刚到加油站时,我以为站里的老兵多少会摆摆资格、端端架子,可兵龄比我多10年的杜班长,完全没有这样。自打入伍后,杜班长一直在加油站服役,在加油员、炊事员、司务长等多个岗位工作过,是加油站资格最老的兵。可他的被子总是最方正,他也多次被评为“内务标兵”。
杜班长平日里话不多,但他的“心热”,我一直感受得到。在新兵营体能成绩拔尖的我,刚到加油站时却排名垫底。我憋着一口气加训加练,杜班长一有时间就陪着我跑。回到宿舍看到我脚底磨出水泡,他打来热水让我泡脚,帮我挑水泡……
一次整理内务,我留意到杜班长的抽屉里有一个“破破烂烂”的笔记本,缠了一层又一层胶带。我好奇地问起笔记本的来历,杜班长说:“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兵,笔记本是他在部队时得到的奖品。后来,我走出大山参军入伍,爷爷把它送给我,希望我在部队好好干。”
我接过笔记本翻看,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油料装备器材型号、保管员注意事项……我终于明白,杜班长为什么能两次荣立三等功。
“杜班长,你为什么能在这里干这么多年?”我忍不住问道。杜班长说,当兵这些年,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一个念头——当兵就要当好兵,干工作就要好好干,“不让爷爷失望”。
在加油站的日子,我时常被像杜班长一样朴实的老兵感动着,慢慢笃定了留在部队发展的想法。在杜班长鼓励下,在战友们帮助下,入伍第二年,我参加上级组织的预提指挥士官集训,被评为优秀学员。2018年,我留队晋升下士。
二
2019年3月,由于单位编制体制调整,我坐上了前往输油管线队的车。
随着车子一路向西,车窗外的景色越来越荒凉,我的心也越来越“凉”。当车子终于抵达一片相对平坦的地方,我从车窗向外望,硕大的油罐伫立在半山腰,整齐“列队”,场面壮观。
一下车,我就看见几名战友在营区门口迎接我。黑黑瘦瘦的李彦龙班长,一把接过我的行李,带着我往里走。一进宿舍楼,我看到大厅墙上贴着“铁肩膀、铁拳头、铁脚板、铁动脉”12个红色大字。“这是油料兵精神。待得久了,你就会慢慢理解。”李班长说。
输油管线队守着几十个油罐和十几栋库房,还要常年执行野战输油管线演练、油料装备收发以及巡库查库等任务。担任油料装备保管员后,各类物资账本、数据信息填满了我的生活,可我还是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一个周末,李班长约我爬山。“每次想家人了,我就会爬上山顶远望。因为我是一名军人,我们守在这里,才有万家的团圆。每次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站在山顶,李班长对我说。
当时,李班长已经在输油管线队服役8年。他口中的“值了”,我在学唱《管线兵之歌》时找到更形象的答案——“胸怀强军梦,油龙在奔腾。越山川,跨江河,东西南北有我管线兵……”
于我而言,真正读懂戈壁深山的油料兵,是从巡库查库开始的。
第一次随队巡库查库时,李班长告诉我,全程大约10公里。我暗自窃喜,几个小时应该就能结束吧。没想到,我们一走就是一整天。常年的大风、雨雪天气,让输油装备和油料设备容易出现腐蚀、泄漏。伴着刺骨寒风,李班长带领我们认真检查输油泵车的每条管道,确定没问题后,才去查看下一处设备。
巡库路上,看到几栋老库房,我跟着战友们停下脚步。李班长说,40多年前,原本驻地在吐鲁番的输油管线队官兵移防到这里。因为缺少重型机械,他们靠肩扛手抬,盖起了一间间库房。如今,路过老库房时,大家都会停下来,敬一个军礼。
有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望着充满沧桑感的老库房,我的心中升腾起一股使命感,就像李班长说的那样,开始理解油料兵精神——在戈壁深山,如果没有过硬本领练就“铁肩膀、铁拳头、铁脚板”,如何保障油料“铁动脉”的畅通?
心中有了目标,就不会抱怨环境,不再惧怕困难。在学习室背记专业理论,钻进库房学习油料装备连接技巧……2020年,我被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管线连接比武,获得第三名。当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的我,转岗成为油料司泵员。
三
在输油管线队时间越长,我愈发能感受深山油料兵如山般坚实的责任,如山般厚重的情怀。
姜三宝(左)和战友在检查机械呼吸阀。
油料化验技师刘丰是队里公认的“大拿”,一批批油料通过他的检测,流向演练场,输送到喀喇昆仑高原。一次,刘丰进行油品凝点试验时,发现试验数值和最佳数值有微小偏差。经过多次试验,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刘丰作出判断:“该批油品不合格,做退回处理。”
那年初夏,全队按计划进行汽油倒罐作业,发现一个油罐罐室存在油料泄漏风险。二级上士张兵和中士胡锦峰立刻背上空气呼吸器、带上油气浓度检测仪排查隐患,大家都为他们捏一把汗。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排查抢修,险情终于被排除。
身边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他们的感染和影响下,我也试着去担起更多的责任。
2023年,新兵曾炫荣分到我所在班。起初,他不太适应艰苦的环境,加之自认专业成绩有些“拖后腿”,流露出想早点退伍的想法。
其实,我发现曾炫荣很有潜质,性格也有些倔强,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作为班长,我有责任把他带好。
我带他来到荣誉室。“展板上的每张照片,定格的是一幅画面,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油料兵故事。这张照片,是咱们队已经退休的老兵杨祝祥,他服役多年,只专注做好一件事,就是把油料保管工作干到极致。这张是已过而立之年的胡明强班长,作为训练标兵参加比武竞赛……”我告诉曾炫荣,油料兵的岗位很平凡,但油料兵的人生可以不平凡,“他们的成绩,都源于日常的努力;他们在事业上的突破,都来自经年累月的奋斗。把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
曾炫荣盯着展板上的一张张照片,若有所思。后来,我帮他制订训练计划,把操作流程细化分解,指导他循序渐进。一个多月后,曾炫荣参加野战加油站开设课目考核,完成时间比上次考核快了近一倍。
近段时间,我在备战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班长,我能跟着你一起跑吗?”曾炫荣看到我穿着负重背心在操场训练,站在一旁等我。“当然可以。”我拍拍他的肩膀。
渐渐地,跑步时我的身边又多了几名年轻的战友。迎着戈壁秋日的晚风,你追我赶间,我们向着心中的梦想,奋力奔跑。
(王畅、李永利、杨东承整理)
供图:王兴泽、杨文斌、孔洪亮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