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79集团军某旅创新练兵方法,跨界淬火推动飞行骨干能力升级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第79集团军某旅创新练兵方法,跨界淬火推动飞行骨干能力升级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0-16 10:19

这一仗,飞行员坐上指挥席

  ■董茹茹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海 洋

  “这次‘作战’,由我指挥!”秋日,第79集团军某旅机场,一场实战背景下的飞行考核拉开帷幕。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次,飞行员王鑫没有登上战机,而是坐上指挥席,作为指挥员参与行动。

  凝视着停机坪上整齐列队、蓄势待发的战机,王鑫心中思绪翻涌。

  近年来,该旅探索推行一线飞行员轮坐指挥席的组训新模式。此次飞行考核,不仅是对组训质效的阶段性检验,更是对王鑫指挥本领的一次大考。

  一声令下,机群按既定编组梯次起飞。目送战鹰陆续从塔台前掠过,王鑫紧握送话器,眉头紧皱。

  没过多久,显示大屏上,一组组数据清晰呈现,指挥员要从海量数据中,精准把控“战场”态势。

  “发现‘敌’防空火力!”空中梯队集结不久,塔台便收到侦察直升机的报告。在王鑫的指挥下,机群隐蔽接“敌”、精准打击,突破“敌”防空火力网,继续向目标空域机动。

  狭长山谷间,机群灵活穿梭,时隐时现。抵达目标空域后,王鑫紧盯回传情报沉思起来。四面环山、重兵布防,还可能有隐藏火力……战场环境复杂,该怎么打?

  “‘敌’方已行动!”耳机中响起飞行员急促的报告声。

  王鑫凭借飞行训练时形成的精准识别、高效决策、快速反应能力,进行战场研判。随着一道道指令下达,机群抢占先机,对“敌”实施有效打击。

  “迅速撤离战场!”硝烟未散,王鑫深吸一口气,下达最后一道指令。战机开始回撤,不久后天边出现一个个黑点,由远及近,发动机的轰鸣声愈发清晰。

  “这一仗,打得精彩!指挥员素质过硬,处置果断、反应迅速。”塔台上,看着战机平稳着陆,考官们在讲评本场考核时,对王鑫的表现也给予肯定。

  “驾驶战机与对手短兵相接需要高超技术,指挥战斗时更加注重把控战场态势,统筹协调各作战要素。指挥席位上的磨砺,改变了我的战场视角,也深化了我的练兵思考。”走下塔台,王鑫感慨地说,新的组训模式,对飞行员综合研判全局、强化体系作战能力是一种有效提升。

  跨界淬火推动飞行骨干能力升级

  ■王维诚 何 旭 陈 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海 洋

  “让一线飞行员轮坐指挥席!”几年前,第79集团军某旅的一场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旅领导提出探索施行这一全新组训模式时的场景,飞行员王鑫至今记忆犹新。

  “新时代的飞行员,既要敢于空中亮剑,也要善于运筹帷幄。”基于这样的战场认知,该旅遴选经验丰富、飞行时长达到一定标准的飞行骨干,按照“资质预培—见习指挥员—副指挥员—主指挥员”的培养路径稳步推进,引导飞行员跳出单一战斗员思维,从指挥层面提高融入体系、应对全局的能力。王鑫正是旅队重点培养的年轻骨干。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理论学习和见习指挥,身兼飞行员和指挥员双重身份的王鑫,在跨界实践中拔节成长,他感到全局意识和能力素质都有了新的跃升。

第79集团军某旅开展战术飞行训练。齐东 摄

  从驾驶舱到指挥席——

  战位变化拓宽全局视野

  “感觉脑子不够用了!”初次接触指挥技能,一组组数据研判、一场场战场复盘、一道道命令下达……大量专业知识汇入让王鑫感到应接不暇。

  作为飞行员,他对驾驶舱内的开关、电门了如指掌,能精准操控战机以多种姿态搏击云端,迅速应对航线内的各种情况。

  可指挥席和驾驶舱完全不同。如何正确研判战场态势?如何有效进行人员调配?如何处置突发情况?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全局视野亟待打开。

  面对各种问题,王鑫与战友们潜心学习,在一次次的“回答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填充理论知识空白。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通过综合考核,取得见习指挥员资格。

  第一次以“见习指挥员”身份走进塔台,观摩学习指挥流程,王鑫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负责带教的指挥员是王鑫的营长。“1号,罗盘故障!”飞行任务即将开启,电台却突然传来机务人员报告设备故障的声音。

  “一上来就有突发状况?”王鑫将目光投向营长,想看一下指挥员面对突发情况会有何反应。

  “等待排除故障,备份机开始牵引!”随着营长指令下达,机务人员立即兵分两路开始行动——一组人将备份机牵引至规定位置;跑道另一侧,另一组人迅速赶往故障机,紧急开展检修工作。

  “牵引车从1号路口驶入,注意警戒。”

  “机组原地待命,待飞机起飞后再行通过。”

  “原地待命?”听到这一指令,正在认真记录的王鑫停下笔,疑惑地抬眼望去。原来,停机坪上已有数架直升机开始悬停检查,若此时有牵引车或机务人员通过,就会导致“打乱仗”,甚至发生危险。

  “仅仅是更换主、备直升机,需要注意的细节就如此之多!”看到营长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指令,王鑫不禁在心底暗问,如果指挥员是自己,遇到此类情况能不能处理妥当?

  视线回转,看着屏幕上各架次战机的飞行航迹,王鑫意识到,这些数据、图像是指挥员每一道指令的参照和依据。

  回想起以往自己作为飞行员执行任务时,地面发现故障,有机务人员检修维护;空中处置特情,有空勤人员协同配合……飞行员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控制好“两杆一舵”,很少关注全局态势。

  此时,看着营长全神贯注地紧盯屏幕,多方调配统筹全场,谨慎斟酌下达指令,王鑫切身感受到,指挥员之所以要放眼全局,是因为每道指令都事关全局。

  人员在机场行走的路线和时机、车辆装备的停放区域和使用等事无巨细,机场内任何一个要素的行动都必须经过指挥员的“授权”。

  “场地、人员、装备,指挥员必须把所有要素纳入视野,从全局角度考量要下达的每一道指令。”看到见习指挥员们纷纷陷入思考,营长利用训练间隙,开始讲授指挥要领。

  夕阳西下,红霞漫天。塔台上的“见习课”随着战鹰回巢落下帷幕。疑惑、观察、思考、领悟,王鑫一点点走出思维迷宫,并收获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知识点”——指挥要放眼全局、容纳全局、统筹全局。

  从执行者到决策者——

  身份跨界倒逼思维跃升

  连日来,见习指挥员们一次次登上塔台,在主指挥员的指导帮带下,参悟着指挥员对飞行全流程的精准把控。

  然而,在带教过程中,主指挥员很快发现这些从驾驶舱走出来的见习指挥员,仍保留着“战斗员”的惯性思维:格外关注“做什么、怎么做”,却很少思考“为什么做”。

  王鑫亦是如此。每次走进塔台,他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观察指挥员应对什么情况做了哪些动作,而不注意深挖每一道命令背后的因果由来。

  一次飞行训练结束后,营长看到王鑫对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指挥流程“背口令”,便提醒他要强化先思考再施令的主观能动性。

  “仅仅‘照猫画虎’,不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 营长严厉的语气,让在场的见习指挥员们感到了压力。

  “话筒虽小重千斤!”抬头看到这一行字,王鑫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两杆一舵”的操作已经了然于心,何时才能自信地拿起这小小的送话器,准确指挥各作战单元完成各项任务?

  傍晚时分,场务正在布设灯光,远处停机坪上,直升机已经就位,准备开始“夜航”。由见习指挥员成长为副指挥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长的夜间飞行指挥带教。

  塔台上,营长下达起飞指令,王鑫则拿起笔记本,仔细记录夜航指挥的要点。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王鑫在记录指挥口令时,添加了很多批注。为什么要严格控制灯光使用、人员行动?为什么要提前下达接机指令和通报着陆顺序?每一道指令,他都力求透过“下达指令”的表象,探寻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听命令只管照着做,下命令却要考虑更多。”结束夜航指挥见学,王鑫感到格外疲惫,但收获满满。从飞行员到指挥员是身份的跨界,更是思维模式的迭代升级。

  在一次次跨昼夜的飞行指挥带教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见习指挥员尝试打破以往飞行员的思维“壁垒”,不断夯实指挥技能,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不断成长。

  从专业精通到运筹帷幄——

  经历融合推动能力升级

  从资质预培到见习指挥员,经过多重任务的淬火加钢,新的考验终于来了。

  “王鑫,下次飞行,你来做副指挥员!”这天,王鑫参加完夜航指挥见学,正准备退场时,营长的话让他感到既激动又紧张。

  “必须打好指挥席上的‘第一仗’!”王鑫暗下决心。

  拂晓时分,雾气缭绕,一场飞行训练拉开帷幕。塔台里,第一次坐上指挥席的王鑫,望着机场上空的浓雾愁眉不展。这场浓雾笼罩了机场,也弥漫在他的心头。

  “前出侦察云层高度!”眼看就要到计划起飞时间,云雾却依然没有消散的迹象。思索再三,他最终决定派出一架直升机侦测空域环境,根据情报再行判断。

  得到指令,战机平稳升空,渐渐隐入云层。

  “云层能见度符合要求,可以正常飞行!”

  确认气象状况后,王鑫终于松了一口气。调整好心态,他目光回转,再次确认指挥席上所有要素均已准备完毕,这才开始下达指令。

  编队飞行、航线起降、空域巡航……在王鑫从容不迫的指挥下,训练课目相继展开。

  飞行员轮坐指挥席,肩上的重压倒逼飞行人才队伍加速成长,能力全面提升。拥有了在塔台指挥席的一段段难忘经历,他们再次回到熟悉的战机驾驶舱。重返蓝天,那一批本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如今视野更加开阔,飞行训练更加自信从容。

  “机长同志,机组准备完毕,请检查接收!”看着熟悉的“老伙计”,王鑫思绪万千。

  “今天的训练课目不多,飞行过程中特别是起降阶段需要空勤人员着重监测战机状态,及时报告。”再次握住驾驶杆,王鑫发现看待飞行的角度已悄然发生变化——大多数训练课目,他都熟知要点难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准备;面对复杂航线,他会预判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并提前规划应对策略;在与机组的协同配合中,他更注重信息沟通与共享,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

  “由飞行员向指挥员跨界淬火,推动飞行人才队伍能力升级,同时促进二者深层次融合,助力我们更好适应未来战场。”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将持续深化一线飞行员轮坐指挥席的练兵方法,不断充盈飞行指挥骨干人才“蓄水池”,加快实现飞行人才队伍从专业精通向跨界多能的转变升级。

  锐视点

  创新练兵方法 搭建成长平台

  ■单纪辉

  第79集团军某旅探索一线飞行员轮坐指挥席的练兵方法,推动飞行人才队伍从专业精通向跨界多能的转变升级,看似是人才培养的一小步,实则是战斗力跨越的一大步,带来的不仅是飞行员技战术和指挥能力水平的提高,还折射出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深刻变化。

  当前,战争形态样式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的多维对抗转变,作战需求千变万化,单一知识结构、单一技能储备、单一作战思维已难以满足多元作战需求。从军事强国建设发展实践来看,一兵多用、一专多能已是其普遍特征,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人才刻不容缓。各级必须紧盯未来战场需求创新练兵方法,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科学规划训练路径,广泛搭建育人平台,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推动部队战斗力全面提升。

  科学规划训练路径。“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从一域到多域、从一专到多能,官兵需要经过必要的培养和历练,才能实现作战技能从“一招鲜”升级为“招招硬”。练兵实践中,各级要注重强化资格牵引,采取闯关升级培养模式,分岗位、分专业、分梯次建立官兵成长数据库、为官兵量身定制发展路线图,加强计划管理和精准调控,把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需求和人才培养统一起来,更新训练路径,重视过程培养、系统培养,推动人才队伍能力持续发展、多维拓展。

  广泛搭建育人平台。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学习历练、任务淬炼、实践锻炼,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务实举措帮助官兵廓清思想迷雾、解决训练难题、搭建成长平台。在日常训练中,部队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立足单位实际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广泛组织跨专业、多领域轮岗顶岗,结合联演联训、送学培训等时机,通过岗位轮换、交叉任职等方式,深化部队同院校、工厂、科研机构、训练基地联合育人合作,加强不同军兵种部队之间的交流互学、互促帮教,健全完善交流机制,注重在大项任务中锻炼人才、助力成长。

  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切实立起“精武吃香、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不断激励官兵自觉打破“思想藩篱”,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切实以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最大限度把动力活力激发出来。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 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