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原驻训连 “照片日记本”:见证奋斗足迹,传承强军精神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高原驻训连 “照片日记本”:见证奋斗足迹,传承强军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07 08:14

  一本连队相册,一串奋斗足迹。记者深入高原驻训的陆军某旅四连采访,听官兵深情讲述——

  “照片日记本”里的强军故事

  ■马頔 解放军报记者 方汉

  官兵祭奠英烈。王振宇摄

  秋日高原,寒风扑面。记者跟随陆军某旅官兵前往烈士陵园祭奠英烈,驱车归队时,已是繁星满天。

  回到营区,该旅四连指导员李伟便与几名骨干打开摄影器材,翻看白天拍摄的照片,一张张精心筛选。

  一张官兵在蔚蓝天空下,整齐列队、缅怀英烈的照片被选中。“明天保障连下山拉物资,我们准备请他们帮忙把这张照片打印出来,放进连队‘照片日记本’里。”李伟拿出一本相册,对记者说,“‘照片日记本’是四连的珍贵影集,我们将有重要意义的照片集纳成册,真实记录连队发展历程和官兵军营生活。”

  翻开相册,一张官兵建设宿营地的照片吸引了记者注意。画面中,几排建筑钢架矗立荒原,官兵在夜色中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搬运器材,有的布设线缆,有的清理建筑垃圾……李伟说,这张照片记录的是连队驻训之初的场景。那时候,驻训地还是一片荒滩,官兵争分夺秒施工。

  高原风沙大,为将钢架焊得更牢固,下士郭凯持续作业,精心焊接每一个接口。第二天,他的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夜间气温骤降,官兵穿着大衣施工,上等兵李佳升发现穿太厚的衣服不便操作,便脱了大衣,甩开膀子用镐破土、用锤打桩,比计划进度多打了一倍数量的地桩。

  经过全连官兵的持续努力,连队宿营地很快建成,大家提前入住开训。

  为了让宿营地尽快通电,中士杨钧琪揣好工具,爬上铁架屋梁,左手拿线槽,右手捏电线,嘴里咬着剪线钳,用胶布将电线缠绑均匀,固定在屋梁上,一干就是一通宵。

  “临时营房的建成解决了‘住’的问题,‘吃’的问题又摆在面前。”李伟指着一张官兵背运给养物资的照片告诉记者。画面中,几名战士背着半人高的背囊,正在乱石滩上艰难前行。

  李伟回忆,当时,连队正在某高寒山地开展实战化训练。由于训练场距离宿营地较远,且这段路车辆无法通行,来回一趟耗时费力,送饭菜成了一大难题。为节约更多时间投入训练,官兵决定早饭在宿营地吃饱,午饭就地在训练场吃自热食品。

  “再苦再累也要把饭菜送上去,让战友们精力充沛投入训练!”得知这个情况,炊事班班长陈卓急了。他与战友们商量决定,组成一支“送饭小分队”,每天准时准点把热腾腾的饭菜和饮用水背到训练场。

  那段时间,炊事班每人背着20多公斤的给养穿行于陡峭的山坡,踏着碎石遍地的山路送饭菜,一个来回要走5个小时。由于早上要准备早饭和午饭,炊事员们每天凌晨就要起床。一次送饭途中休息,几名年轻战士坐在地上竟然睡着了。短暂休整后,陈卓给大家加油鼓劲:“炊事员也是战斗员。同志们,一切为了驻训战友,饭菜送不上去,就是我们炊事班拖了后腿。”陈卓的动员让战士们热血沸腾,大家迈着坚定步伐继续前行。

  “吃着炊事班送来的热饭热菜,连队官兵心里暖暖的,苦练打赢本领的决心更加坚定。”李伟翻动相册,指着另一张照片,给记者讲起了驾驶员姜智馨的故事。

  照片中,姜智馨从战车里探出身子,满脸油渍,正对着镜头微笑。

  那天下午,沙尘暴突袭野外驻训地。训练结束,姜智馨驾战车归队后,却没有急着下车。归队途中,姜智馨敏锐地捕捉到战车出现了一次异常抖动。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判断战车很可能出现了某种故障隐患。战友下车后,他迅速钻出舱门,打开排气风扇,爬进动力舱。

  经过细致检查,姜智馨很快发现传动箱的一根油管有点漏油。由于油管沾满油污,姜智馨一时找不到渗漏点。置身闷热的动力舱,不一会儿他便一身大汗。为尽快找到渗漏点,情急之下,姜智馨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借助汗水将油管上的油污一点点搓掉,终于找到了渗漏点并完成修理。检修结束后,他刚从战车里探出身子,在战车外等待的战友见他笑得格外灿烂,便将这一瞬间定格在镜头里。

  四连“照片日记本”里最新的一张照片,看一眼就令人揪心。照片拍摄的是一双沾满尘土、伤口密布的手掌,手掌的主人是连队装甲技师王立强。

  前段时间,连队参加上级组织的陌生地域跨昼夜训练,王立强负责布设对空警戒哨。部队机动到指定地域时已是凌晨,但王立强顾不上休息,立即带领两名战士在阵地上构筑掩体。

  阵地石块密布,土质坚硬,挖掘作业困难。“任务就是命令,一秒钟也不能耽误!”见状,王立强奋力抡起铁镐施工,溅起的火星伴着碎石四散飞溅。渐渐地,他感到手上变得黏糊糊的,以为是手心出汗,便往身上抹了一把,然后继续施工。冷月当空,寒气逼人,3名战士持续奋战两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任务。

  返回途中,王立强感到手心火辣辣地疼。战友们打开手电一照,发现他的双手磨出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经过消毒包扎,王立强又投入到装备通信情况检查工作中,一夜没有合眼……

  一本连队相册,一串奋斗足迹。李伟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发挥这些照片的教育激励作用,这段时间,连队将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与“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取举办故事会、事迹分享会等形式,引导官兵结合“照片日记本”讲述奋斗故事、分享难忘经历。一张张照片唤起了官兵的共同记忆,连队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入脑入心,不少官兵主动登台当故事主讲人、事迹分享者。

  离队前往另一个采访点位没几天,记者接到该连宣传骨干张丙育打来的电话:“记者同志,我们连拍摄的那张祭奠英烈的照片打印出来啦,我准备结合这张照片与大家分享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听着张丙育的讲述,记者的思绪再次回到那座烈士陵园——雪域高原上,戍边官兵面向烈士纪念碑列队肃立,神情庄重。寒风中,官兵的铮铮誓言响彻高原——“听党指挥,艰苦奋斗。守卫边防,不辱使命!”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