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山里的水兵”爱深山
■解放军报记者 胡璞 特约通讯员 王垣镔
这个单位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一批又一批年轻战士甘愿长留在此奉献青春?前往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某技术队的路上,记者心头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
该技术队驻扎在深山里,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官兵们没上过舰,也没出过海,但工作任务一点儿也不轻松。按说,这里的战士服役期满自愿申请留队的应该不会很多,但事实恰恰相反。
驶出市区,途经城镇、村庄,记者乘车向大山深处挺进。热闹的生活气息渐渐远去,道路两旁只剩下高耸的山壁和枯黄的植被,让人不由从心底生出“条件艰苦”的感触。记者心想:那些渴望驰骋大洋而选择加入海军的年轻官兵,被分到这个技术队服役,一定会感到失望吧。
抵达营区,采访这些“大山里的水兵”,证实了记者的判断。一年多前,战士张涛结束新兵训练,开始憧憬自己与战舰和大海的“亲密接触”。结果,下了火车、换乘汽车,他越走越觉得荒凉,心情跌落谷底,人还未到单位,就产生了离开的念头。
迷茫沮丧中,车在一处营门前停了下来。刚打开车门,张涛就看到几名老兵围了上来,纷纷接过新兵手中的行李箱,一边往宿舍楼走,一边关切地问道:“坐车累不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是不是早就饿了?”……
老兵们的热情举动,就像冬日暖阳,照进了张涛的心里。“我是你的班长冯家锦,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还没等张涛开口,冯家锦自报家门,脸上写满真诚。
当时已过了饭点,一路上没吃东西的张涛,胃里空荡荡的。“面来了!”说话间,炊事班的战士推门而入,给每名新兵端来一碗手擀面。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一中国北方的风俗,让初来乍到的新兵体会到了温暖。如今回忆那一幕,张涛说,从那天起,一颗“以队为家”的种子,就在他的心田悄悄种下了。
漫步该技术队营区,“家”的氛围扑面而来——草坪立着的大石头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家”字;宿舍楼进门处,官兵照片组成的“家”字照片墙,十分醒目……
“有形的‘家’随处可见,无形的‘家’根植人心。战友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训练中比学赶帮,才能团结成一块‘坚强的钢铁’。”该技术队教导员告诉记者,培养官兵“以队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观念,是历任主官不变的抓建思路。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队官兵需要经常进出洞库搬运重物。由于洞库长年保持较低温度和一定湿度,每次执行任务前,有经验的老兵总会反复叮嘱新兵,让他们戴好护腰护膝、做好身体防护。
刚开始时,张涛觉得老兵有点小题大做了,第一次进库搬运物资,就把老兵的叮嘱当成了耳旁风。可工作时间一长,他才知道老兵是对的。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张涛正在后悔,有人突然递过来一条护腰和一副护膝。抬头一看,一名老兵带着嗔怪的表情盯着他,嘴里嘟囔了一句:“说了这么多次,你还记不住。”说罢,转身忙去了。张涛这才意识到,老兵是把自己的护腰和护膝让给了他。
提起搬运物资,一级上士包新才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在我们单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先站出来的肯定是队长、教导员和两名高级军士。干部骨干带头干,年轻同志还怎么好意思偷懒嘛!”“其实,干活不怕身体累,就怕心里累,有这样的干事创业好氛围,大家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冯家锦对此也有同感。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每年冬天下雪后,干部战士都会一齐上阵,清理营区内、洞库外以及道路上的积雪,经常一扫就是一整天,全程看不到一个“甩手掌柜”。第二天接到临时任务,大家还是争着去,没有人心生抱怨或者借故推脱。
在该技术队,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等到末了,记者请官兵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单位。短暂的沉默后,张涛率先开了腔:“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直言说到了心坎上。“刚来时,可能没有那么深的感受,后来待的时间越久,越把这里当家了。”包新才说。
该技术队营门附近有两棵树,是早年间官兵亲手种下的,分别取名“向心树”和“团结树”。如今,这两棵树已经郁郁葱葱,见证着这个单位的建设发展。而该技术队官兵,就像这两棵树的名字一样,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工作一起干、有任务一起扛。
采访手记
风正气顺心聚才能拴心留人
■胡璞
在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某技术队采访时,记者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他们每年的留队名额经常不够用,战士们主动申请继续服役的意愿非常强烈。
是那里的环境条件优越吗?不是。驻守大山深处,远离城市繁华,其艰苦程度可以想见。是那里的工作任务轻松吗?也不是。进出洞库搬运物资,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有时忙起来根本无法按时休息。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无悔坚守、以苦为乐?
我们常说要做好拴心留人工作。但靠什么拴心留人呢?物质因素固然重要,但似乎不是真正的答案。就拿这个地处深山的技术队来说,虽然近些年生活设施更完善了、工作训练保障更到位了,但相对而言,条件还是艰苦。即便如此,这里的战士都舍不得离开,哪怕后来退伍了,他们对老部队的感情依旧深厚,总想回来看看。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官兵的心气对拴心留人更为关键。在这个技术队,官兵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训练中比学赶帮,团结成一块“坚强的钢铁”。大家的心紧紧聚拢在一起,彼此没有芥蒂和隔阂,始终迸发着昂扬的士气、拼搏的劲头、奋进的力量。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身在这样的集体里,能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还有什么事干不成、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不怕身体累,就怕心里累”,这是很多基层官兵的心声。细细琢磨,其实说的就是心气问题。一个单位的建设发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都与心气息息相关。心气足了,自然主动担当作为;心气泄了,就会懈怠“躺平”,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希望各级在抓建基层特别是开展拴心留人工作中,把军心士气突出出来,营造心气充盈饱满、心态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