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军某训练中心活用数据资源赋能战斗力——
善于用好训练数据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杨捷 邓博宇
导出数据、复盘推演、综合评估……初冬时节,海军某训练中心一场比武考核圆满结束。官兵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而对教练员郑文涛的“考核”才刚刚开始。他说:“收集汇总分析各类数据,才是对我最大的考验。”
“刚刚进行的考核中,导调组连续导调多个特情。其间,我们完整记录了指挥口令正确率、舵手操作准确度等数据。”郑文涛告诉记者,他们采集的这些数据与训练过程贴合度高,有助于精确评估各作战小组能力水平,为科学指导基层开展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官兵矢志打赢的追求。”该中心领导介绍,他们精心梳理多年训练考核积累的大量数据,瞄准实战化训练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区分作战、保障等指挥链不同专业岗位,逐一进行数据甄别、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依托数据资源建立贴合作战场景的训练标准和评估模型,结合训练考核量化实战能力、优化训练模式,进一步规范组训方法,让训练数据成为驱动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记者走进声呐教练室看到,某艇员队声呐技师张磊正在模拟器上进行听音判型科目考核。凭借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他多次在比武考核中夺得该科目冠军。此次考核中,他的对手不是专业尖子,而是自己此前比武中留下的数据样本。
教练室里,张磊对照教练员整理的考核数据和评估结果,逐组分析不同声波频段下听音判型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复盘查找自己的短板弱项。
“只有善于用好训练数据这个‘放大镜’,将差距缺项拉近看、放大看,才能为补齐短板、练强能力提供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张磊介绍,前些年,由于数据供给缺项、评估模型缺失,他们每次组织模拟训练后,很多数据便石沉大海,一度出现短板弱项找不准、基础科目反复练等情况。
对此,教练员张勇辉也深有感触。他说,高手过招往往比的是谁的能力更全,谁的失误更少。每次比武考核只出名次不出结论,艇员队的薄弱点在哪里、训练中的问题在哪里,很难完全掌握清楚,“如果让官兵拖着‘瘸腿’上战场,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和实战化训练不断深入,该中心领导深刻意识到,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高对数据的依赖程度就会越强,缺少数据支撑,网络信息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作战体系也就无法快速形成和持续输出作战能力。只有“唤醒”静默的训练数据,不断提高官兵数据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数据的驱动作用,才能更好帮助官兵练就克敌制胜的硬功夫,从而在战场上赢得作战主动权。
“训练数据赋能战斗力,数据采集是前提,精准分析是关键,校准训练‘准星’是核心。”该中心领导说,实践中,他们从基础的原有数据梳理、最新数据采集做起,尤其是在训练考核中,结合数据生成和运用规律,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将不同专业细化为多类多项指标,逐一构建评估模型,立起训、考、评一体化的练兵标准。
“刚刚两名参训艇员对目标舰艇类型和主机转速判别都较为准确,但1号选手对目标位置距离的判别与2号选手相比误差较大,后续训练中应着重加强训练……”声呐教练室内,教练员袁其钢结合战场数据库等辅助系统,逐一梳理冒着热气的训练数据,参训艇员能力评估和训练重点很快有了初步方案。“声呐听音判型考核,光看反应时间和判别准确率指标无法看出差别,只有综合多项指标,才能科学评估每名参训艇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袁其钢说。
数据资源被激活,训练效益随之倍增。该中心领导介绍,他们在规范用好训练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每次潜艇远航归来,第一时间就有教练员上艇收集各种情况和数据,充实进各专业数据库,实现跨部门、跨艇型调用共享数据,在资源共享和比对印证中找准提升空间、互鉴训练方法。
前不久,某艇员队在远航执行任务前,专程前往该训练中心开展模拟攻防训练。利用后台数据实时跟进战场进程,教练员逐一记下红方运算时间、态势研判、毁伤效果等数据,分析评估训练情况,提出多项改进建议,为提升官兵备战打仗能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