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丨航行万里犁出“海上年轮”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营观察丨航行万里犁出“海上年轮”

来源:解放军报2025-02-06 15:50

  一路平安,一方平安

  来到北部战区陆军某船艇大队,登上眼前这艘船艇,记者几乎没有“吃力”的感觉。与以前曾经去过的大型驱逐舰相比,这些承担着为海岛运输物资等任务的船艇在“块头”上要小很多——

  从艇艏到艇艉,长度只有几十米。海面平静的时候,走完这段距离,用不了几分钟。船艇兵用于作业和起居的舱室同样狭窄,记者用脚步丈量了一个集学习和就餐功能于一体的房间,算下来仅十几平方米。

  “在驱逐舰上,一个人可能需要花个把月才能熟悉所有路线,在我们艇上,你只需要一天。”赵艇长说,“可船艇‘块头’小,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训练、工作压力就小。因为舱外,是一个大世界。”

  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大竹山岛……船艇兵常走的航线,就与这些隆起于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紧密相连。赵艇长告诉记者:“航程虽然只有几十海里,但越靠近岛屿,航行就越危险。”

  熟悉航线的过程是艰苦的,艇长和一些老兵手上的疤痕就是证明。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战风斗浪,让这条驶过了无数次的航路,早已刻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尽管如此,一谈到出海,他们的神色立即凝重起来。因为,一旦起风,稍有不慎意外就可能发生。

  在一次夜间紧急运输任务中,风浪瞬间将船艇推进养殖区。赵艇长下令极速倒船,大家迅速反应处置险情,才避免船艇被渔网等困住。

  采访过程中,很多水兵都提起海上环境的变幻莫测与险象环生。但谈到如果有选择,是不是会继续闯荡这个“大世界”时,几乎所有人都说出了“会”。

  问及原因,有的水兵说:“因为我们有榜样,再凶险的海况,老兵们都经历过,他们照样挺过来了。”有的水兵说: “踏上这条路,我们责无旁贷。”还有的水兵说:“因为,守岛的战友需要我们。”

  看着这些青春的面庞和清澈的眼神,听着他们朴实的话语,记者一下子想起了来这里采访前,部队领导说的那番话——“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终日奔波,才有了守岛官兵的一方坚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守,才有了这片海域的安宁。”

  由此,记者对“海疆永固”一词突然有了新的理解。在祖国辽阔的海疆和更广阔的海洋中,在更偏远的海岛上,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像船艇兵这样的战风斗浪者。

  又一艘船艇将要离港。望着船艇上的官兵,记者不住地对他们挥手,喊着“一路平安”。

  一路平安,一方平安。看着船艇渐行渐远,一旁的赵艇长说:“任何时候,只要守岛官兵需要,我们就会出现在这条航线上。因为,这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意义。”

  航行万里犁出“海上年轮”

  北部战区陆军某船艇大队参加联演联训。苗 青摄

  20年,10万海里,两个数字交汇出一艘船艇的奋进之路。

  眼前这艘北部战区陆军某船艇大队的船艇已在海上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运输里程超过10万海里。船艇上的一位老兵笑言:“如果是绕行地球赤道,我们也快完成第5圈了。”

  在该船艇大队,水兵们驾驶船艇来往于岛屿和陆地之间,一次次为守岛官兵送去物资和给养。

  船艇的海上航迹,也是水兵的人生里程。

  一天又一天,一圈又一圈。如果可以复现,这些累积的航迹,如同不断叠加的“海上年轮”,每一圈都记录着水兵们战风斗浪的成长与蜕变。

  一条风多浪大的航道

  这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航道。

  渤海海峡地处风道,年均大风天气超过60天。位于庙岛群岛最北部的北隍城岛,一年中大风天气更是超过100天。

  数字的背后,是该船艇大队水兵们在海上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艰辛。

  “起风了!”这句话总能让大家心头一紧,这意味着他们将要面对晕船带来的不适乃至煎熬。

  上等兵钟锦涛至今记得他第一次出航的情形。那天天气不好,船艇一直在海浪的波峰与波谷间艰难前行。由于晕船,他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躺在铺位上动弹不得,全身一阵一阵地冒冷汗。

  实际上,那次任务中的船艇左右倾斜程度还不到15度。在许多老兵眼里,这简直是“小菜一碟”,因为他们很容易就能在记忆里翻找出更为艰辛的出海经历。

  一位艇长对一次任务中突然袭来的风浪记忆犹新。那时,巨浪跃上甲板,猛烈拍打着驾驶室的窗户,晃动中的船艇发出异样声响。他瞥了一眼挂在墙上的倾斜仪,摆锤已经指向25度。

  原本在桌面上的物品散落了一地,就连一些老兵也把胆汁吐了出来。艇长强迫自己保持头脑清醒,用武装带将身体和舵位绑在一起,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另一名战友驾驶船艇抵达目的地。靠岸那一刻,他一上码头就瘫坐在地上,很久才恢复过来。

  很多时候,与忍受晕船带来的强烈不适感相比,水兵们更担心船艇的安全,因为排水量不算大的船艇更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

  在一次返航途中,二级军士长闫广猛遭遇了滞航——极大的风速让顶风航行的船艇几乎无法前进。

  “大风刮了近1个小时,我们开足马力尽量让船艇保持稳定。”那是在船艇上工作了近20年的闫广猛第一次感到恐惧。但这种恐惧只是一闪念,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和战友全力应对眼前的风浪,直到船艇脱险。

  “船艇完成靠泊,并不意味着风浪的影响终止。越是这时,越需要留意。”三级军士长杜大有说,天气不好的时候,水兵会轮流值班,每10分钟就到舱室外转一转,检查设备情况。

  “有一次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是船艇和码头之间的碰垫被撞爆了。”杜大有回忆,他们也遇见过缆绳在夜里被风浪扯断的情况,此时便需要立刻加缆或抛锚,防止船艇失控、受损。

  一级军士长虢忠峰坦言,在船上待得越久,心越是悬着。人们习惯用劈波斩浪或乘风破浪来形容水兵的生活,但虢忠峰觉得:“面对变化无常的海洋,准确地说,我们是在战风斗浪。”

  刚成为水兵时,虢忠峰在一次夜航任务中,跟随班长前往甲板眺望海况。结果,一个巨大的海浪扑来,瞬间将虢忠峰卷进海里。一个浪涌,他才借着海水浮力和班长的帮助爬上船艇。之后有一段时间,他常梦到海水漫过头顶,随后在快要“窒息”时惊醒。

  这次意外落海造成的阴影,随着虢忠峰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而慢慢消失,但他心头的安全弦始终绷着。他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更加周到细致、沉着冷静,才能有效处置各种险情,确保战友和船艇的安全。

  如今,即便没有运输任务,每天打开“全球潮汐”软件仍是虢忠峰雷打不动的习惯,多大风速、浪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他时常温习。

  “缆绳要多绑几道”“航行时抓紧扶手”“艏门的每一道保险都必须上紧”……岁月的海洋里,每一朵翻腾的浪花都让虢忠峰觉得“正和战友一起成长”。他曾一次次紧紧抓住险些滑下楼梯的新兵,避免了他们因磕碰而受伤,也曾一把拉起被大浪卷入海中的战友,靠着惊人的臂力将其拽进舱室。

  如今,虢忠峰已经在船艇上工作了快30年。这名久经考验的老兵,眼神里透着一种沉静和睿智:“大风大浪,最能雕刻水兵的意志。”

  航海兵在驾驶室操纵船艇航行。苗 青摄

  一条守岛官兵的“托底线”

  谈及运输任务,年轻的水兵大多用“向往”“壮观”等词语来表达对大海的喜爱,但有经验的老兵常会提醒他们要保持对大海的敬畏。这种敬畏,既是出于对大自然威力的认知,更是因为他们明白,出航即意味着肩负重任、使命必达。

  航线这头,执行任务的船艇兵一大早便会在码头装载货物,核对与任务有关的各类事项是否落实到位。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淡水和食物、应对日常病痛的药品、家人寄来的包裹、训练所需的装备和器材……船舱里,大量物品满满当当又井然有序。

  航线另一头的岛屿上,守岛官兵总是满心期盼着船艇的到来。

  没有人比三级军士长韩彬彬更能理解这种期盼。10多年前,他曾驻守过大钦岛和砣矶岛。

  “刚上岛时,感觉那里像仙境,美得不真实。但待上一阵子,日子就变得难熬。”韩彬彬说。

  岛上,连井水都带着咸味。为了节省有限的淡水,官兵们有时会趁下雨时刷鞋。对于蔬菜,大家会选择一片一片地吃,没人舍得浪费。

  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苦,更磨人的是心里的空。上岛久了,生活单调,天天见的都是那些熟人,大家很渴望见到新面孔。

  因而,船艇来岛的那天,就成了守岛官兵的幸福日子。他们会早早在码头等着,期待着物资的补给,也希望能和远道而来的船艇兵们多说上几句话。岛上的果树多,韩彬彬记得,他曾热情地请水兵们吃桑葚,一位年轻的小伙直喊甜,吃成了小花脸。

  后来韩彬彬考入士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船艇大队,从守岛兵变成了运输物资的船艇兵。

  “我们会尽量将物资全部装入船舱,无论这件东西大或小、重或轻。不少物品都承载着深情,必须保证它们完好无损地送达。”韩彬彬说。

  韩彬彬也曾经历过一些紧急救援时刻。有的官兵在巡逻时不慎被草丛里蹿出的毒蛇咬伤,有的官兵在半夜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这时,船艇大队就会派出水兵驾艇赶到,及时送伤病员上岸就医。

  从某种程度上讲,船艇兵所担负的使命任务已远超运输本身,他们是连接岛屿与陆地的纽带和桥梁,也是让每一位守岛官兵感到“托底”的一种存在。

  因此,这些连接陆地和岛屿的航线有了一个新名字——“托底线”。

  群岛之中,条件较为艰苦的是大竹山岛,一座“无居民、无淡水、无耕地、无航班”的“四无”小岛。

  前些年,大竹山岛上挖了井,但井水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员的用水需求,大量的淡水等物资仍然依靠外界运送。没有民船通航,部队的船艇是从陆地通往大竹山岛的唯一交通工具。

  海况不为人力所控制。一次风暴潮来袭,船艇持续十几天未能出海。大竹山岛的官兵为防止完全断粮,便去海边钓鱼“自我补给”。船艇大队的水兵们急得团团转,后来趁着风浪暂歇的间隙紧急实施了补给。

  “船艇入港的汽笛声太好听了。”岛上的一名士兵很是感慨,他特意在当月的黑板报上画出了那艘为他们紧急运送物资的船艇,表达心中感激之情。

  每次前往大竹山岛,船艇兵们都需要做好万全准备。该岛是庙岛群岛中最难靠泊船艇的岛屿,四周的洋流和地形十分复杂。

  那年春节前夕,大竹山岛官兵的家属们从祖国各地赶来,登上了闫广猛所在的船艇,期待着一年中的大团圆。

  冬天是海况变化最快的季节,闫广猛记得,那天刮的是东北风。由于风势过大、涌浪不断,已经抵达码头的船艇尝试多次后依然没能靠岸。

  “无法靠泊,准备返航!”听到这一消息,一些怀里抱着孩子的军嫂流了泪,只能朝着岸边等待已久的官兵暂时挥手作别。

  作为亲历者,这么多年过去,闫广猛始终忘不了那天的情形:“从那以后,我苦下功夫提升专业本领,下决心不让这种场景再次出现。”

  又是一次相逢。守岛官兵的视线里,一艘船艇在湛蓝的海面上由远及近,朝着码头缓缓驶来。海天之间,长长的汽笛声响起,仿佛在宣告水兵们的顺利抵达。

  一条平凡而又不凡的人生路

  得知和自己同时入伍的老乡被分到了一艘大型军舰上当机电兵,上等兵王敬尧十分羡慕。

  和远航于深海的大型军舰相比,王敬尧所在的船艇的确有点小。他曾在船艇检修任务中去过一家大型船厂:“我们小艇的最高点才和一旁那艘护卫舰的甲板平齐。”

  这让王敬尧有了强烈的落差感:“都是机电兵,谁不想登上更大的军舰呢?”选择入伍时的那份坚定,在王敬尧的心里渐渐动摇,直到他看见二级军士长路宏图脸上那抹笑容。

  那天,听说一艘修理船上的老班长收集到一些零部件后,路宏图急匆匆搭车出去了。“拿到了,拿到了!”回来时,这位平时略显严肃的机电班长笑得像个孩子,手里紧紧攥着一些油乎乎的配件。

  为了说服老班长拿出这些“宝贝”,路宏图“差点磨破嘴皮子”。也许是看出了王敬尧的疑惑,路宏图解释说:“别小看这些零部件,它们能在关键时刻让船艇多一点保障,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从路宏图的笑容和解释中,王敬尧忽然明白了一点:“没有平凡的战位,任何工作都可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将眼下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凡人生的开端。”

  自此,王敬尧开始全身心投入训练和工作中,能力增幅明显。一次出航任务中,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他比路宏图更快地找到了损坏点,两人几分钟内就解决了问题。

  二级上士祝振宝也曾有过类似的心路历程。刚到船艇大队的时候,他觉得每天的工作训练“没啥稀奇”,自己就是一个不会被人记住的水兵。

  那年八一建军节,祝振宝所在的船艇前往大钦岛执勤,岛上的官兵又是送菜又是送肉。“他们的给养也不多,还省下来给我们吃。”那一刻,祝振宝被感动了。更让他感动的是,一名岛上的战友握着他的手不放:“上次给我们送给养的战友里就有你。”

  如今,祝振宝已经在船艇上工作了10年,他常对新战友说的一句话是:“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在船艇上,像这样的平凡故事还有很多。

  一级上士吴天安是油料运输船上的一名水兵。“油料具有挥发性,弥漫在空气中十分危险。”每次完成运输任务后,他们都要将油舱内剩余的油料一点点擦拭干净。

  这是个考验体力和耐力的工作。油舱很大,五六个人一起清理,要花上两到三天才能完成。

  到了夏天,油料挥发得快,有时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只能隔一段时间就跑到甲板上透透气,然后再下舱去清理。

  在吴天安眼里,这些是一名水兵的必修课:“只有拥有了毅力和恒心,才能在这漫漫海路上走得更远。”

  几乎所有常年生活在海上的水兵都被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困扰着,但很少有人提起这些。他们不约而同谈到一种感觉:在船上待久了,忽然来到岸上,会感觉陆地坚硬得不真实。

  某艘船艇入列以来,路宏图就跟着上了艇,此后的20多年,他绝大多数时间都与这艘船艇朝夕相伴。他对记者说,休假在家时,听不见轰隆隆的机器声,四周没了浓重的水汽,反倒不习惯了。听了这句话,一种敬意从记者心头涌起——对路宏图来说,与其说他熟悉了这种环境,不如说他习惯了肩头有责任的感觉。

  平凡而又不凡,这就是船艇大队的水兵们!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这不妨碍他们在一次次战风斗浪中经历时代的淘洗,一步步肩负起重任,也并不妨碍他们在战位上全力以赴,持续释放青春能量,与其他战友一起筑起牢不可破的海上钢铁长城。(解放军报记者 赵倩 采访中得到郭华超、付超、王旭伟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雪运动成就新疆文旅新名片

  • 舞剧《朱鹮》走进日本新潟获观众点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