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手绘战术地图”的启示:“土办法”成为制胜的“金点子”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手绘战术地图”的启示:“土办法”成为制胜的“金点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2-17 10:06

陆军某旅结合典型事例引导官兵集智破解练兵难题——

“手绘战术地图”的启示

  ■韩 帅 杨茂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初春时节,陆军某旅一场夜间渗透训练紧张进行。班长常占带领侦察小队行动时,突遭“敌”强电磁干扰,造成导航设备部分功能失灵。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情,常占迅速取出“手绘战术地图”,手指在一条条等高线上划过,借助地面参照物,很快掌握了周边地形情况。

  随后,常占带领侦察小队保持无线电静默,悄无声息绕过“敌”警戒网,抵达目标点位,完成渗透任务。

  走下训练场,常占指着“手绘战术地图”对记者说:“这里面藏着我们的‘制胜密码’。”

该旅组织夜间渗透训练。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 毛摄

  让记者想不到的是,这张看似普通的手绘地图,是常占和战友历时数月、修改调整数十次的成果。这张手绘地图的诞生,背后是该旅官兵从“被动适应”到“主动破局”的一段历程。

  去年上半年,该旅奉命参加上级组织的某项训练任务。作为旅里首批使用新型数字化侦察装备的训练骨干,常占信心满满。没想到,行动展开后,他们却在“敌”强电磁干扰下陷入困境。

  回忆起当时的窘境,常占至今仍觉脸颊发烫:因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他和战友迷失了方向,被判失利。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蓝方分队完成包抄任务,使用的是堪称“原始”的油印地图。

  这场意料之外的失利,刺痛了常占那颗不服输的心。他从书架上翻出有些泛黄的《军事地形学》教材,夯实基础技能:夜间按星象辨方位、用步距丈量地形起伏……耗时两个月,常占和战友手绘出营区周边地形图,标注出百余个隐蔽点和十几条迂回路线。

  绘图难,更难的还在后面。首次使用手绘地图参加训练,他们就出了岔子:因地图等高距标注错误,导致沙盘落差过大,战术推演时突击车无法开进预定阵地。

  “这么原始的方法,能行吗?”渐渐地,质疑声多了起来。

  连队训练交流会上,常占举起满是折痕的地图,语气坚定地说:“手绘地图训练不是为了替代电子地图,而是要确保在电子设备无法使用时,大家还能通过保底手段判定方位、为作战行动导航,保证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完成任务。”

  面对挫折,常占没有退缩。他仔细分析归纳电子地图的数据,结合实地勘测手动校准误差。

  “电子版架设框架,手绘版补充细节。”常占通过这样的作业模式,大幅提升了地形分析效率。在旅里组织的“抗干扰导航”比武中,常占带领侦察小队连续3次夺得冠军。

  成绩来之不易。为校准航拍数据,常占带着大家一次次徒步验证,两个月走坏了一双作战靴;编写图像处理脚本时,原本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的下士张远鹏啃下厚厚一本编程教材。一次对抗训练中,系统突然出现异常,在距目标点位还有一段路程的陌生地域,官兵依靠手绘地图上的岩层走向准确判定方位,完成一次“绝地反击”。

  “比制作手绘地图更难的,是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常占坦言,一开始,不少人质疑手绘地图是“开倒车”,这让他和战友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转折,源自一场暴雨中进行的对抗训练。当时,导调组突然切断所有电子设备通联,大部分班组瞬间成了“无头苍蝇”,常占所在班组却利用防水油布包裹的纸质地图,率先发现“敌”防御体系漏洞——一处被数字化系统漏掉的缓坡,顺利完成穿插突袭任务。“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获得了‘双重视力’。”谈及当时的情形,中士陈宇航形容,“电子地图提供经纬坐标,手绘地图标注的枯树、暗河变成了立体坐标。”

  “土办法”的成功逆袭,引起该旅党委的重视。议战议训会上,党委一班人经过深入研究,确立了“三个不能”的原则:不能用电子化替代脑力训练,不能以新装备性能参数掩盖实战短板,不能让创新成果停留在纸面。会后,常占所在班组归纳总结的“复杂环境下导航八步法”被该旅机关纳入训法库。

  常占和战友的探索实践,犹如投向湖面的石子,在该旅激起层层涟漪:旅队“军士工作室”成立“战场生存技术攻关小组”,研发的“多功能地形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旅机关推动训练考评改革,在电子化考核标准基础上,增设“极端条件下人工判读”课目,倒逼官兵找准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应急应战能力;根据战场需求对部分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并预留手动操作接口……

  该旅领导介绍,为推动更多“金点子”落实落地,他们还研究出台基层自主创新细则,建立完善容错机制,立起“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鼓励更多官兵拼搏奋斗、勇闯新路。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巳巳如意中国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

  • 喜迎新学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