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模拟对抗引发官兵反思检讨:真正把战场全局装进头脑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一场模拟对抗引发官兵反思检讨:真正把战场全局装进头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3-26 09:42

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一场模拟对抗引发官兵反思检讨——

真正把战场全局装进头脑

  ■刘小云 解放军报记者 卢东方

  “我们命中了目标,为什么被判失败?”

  前不久,第82集团军某旅组织一场模拟对抗训练。训练一结束,红方指挥员、合成一营秦营长便快步走进导演组指挥帐篷,要“讨个说法”。

  面对秦营长的疑问,导演组裁决员林国辉打开录制的对抗态势视频,并结合对抗各阶段红蓝双方指挥员的口令记录,和秦营长一起复盘了这场战斗。

模拟对抗训练。李鹏伦摄

  “‘敌’已进入射程,请求火力打击!”战斗打响后,红方火力参谋以小股兵力佯攻,成功诱“敌”落网,并请求火力打击。“不能错失良机!”秦营长迅速指挥火力分队对“敌”实施打击。

  本以为胜利在望,结果却大失所望。红方侦察参谋从无人机传回的“毁伤”画面中发现,他们中了蓝方“圈套”,火力分队打击的其实是蓝方抛出的诱饵。

  “我方阵地暴露,请求转移!”接到侦察参谋的报告,秦营长心头一惊,赶紧调整部署:步兵按预案继续发起攻击,火力分队转移至预备阵地。

  火力分队打击“敌”前沿暗堡,掩护工兵破障开路;无人机分队引导地面突击车从侧翼穿插……秦营长不敢掉以轻心,按预定作战计划指挥官兵全力出击。

  战斗胶着之际,秦营长接到情况通报:山脊处突然杀出一支蓝方突击分队,企图袭击红方指挥所。

  此时,秦营长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同属红方的炮兵营离目标更近,可以请求他们火力支援,但需向上级申请;二是使用营属火力分队,但存在弹药不足的风险。

  “火力拦截!”战机稍纵即逝,出于平时训练习惯,秦营长立即命令营属火力分队实施打击。“成功‘命中’目标!”侦察分队传回“毁伤”效果,秦营长心中窃喜。

  没想到,此时导演组突然宣布:对抗结束,红方落败。

  林国辉摁下视频暂停键说:“你方落入‘敌’圈套后,火力分队使用了一轮弹药;掩护工兵破障开路时,火力分队又使用了一轮弹药。再加上这一轮火力拦截,从弹药存量和兵力部署上看,你方已无法完成后续作战任务。”

  林国辉的一番话,让秦营长低下了头。痛定思痛,他找出症结所在:炮兵营与他所在营属平级单位,作战中如果需要火力支援,须向上级申请。平时训练中,他为图省事很少申请炮兵营支援,习惯于使用营属火力分队展开对“敌”打击。久而久之,单打独斗的惯性思维在他脑海中扎下了根,最终不得不吞下这次对抗失利的苦果。

  “指挥员要用全局眼光观察战场,充分考虑各要素衔接,找到克敌制胜的‘最优解’。”复盘总结会上,该旅领导一针见血指出,各级指挥员必须将战场全局装进头脑,若只在自己熟悉的作战单元里练攻防,必然会在战场上吃败仗。

  合成一营的这场失利,也引起该旅党委高度重视。他们组织机关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习惯甚至依赖自己熟悉的火力单元作战、指挥意识跟不上战场节奏的指挥员,不在少数。

  跳出“舒适圈”,练强“中军帐”。为引导各级指挥员树牢战场意识、练强指挥决策能力,该旅随后打出一套“组合拳”:定期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战术战法研究,围绕重点课题研讨经典战例、创新战法训法,提高指挥员战场判断力、决策力;建立“一人一案、一岗一策”课题研究机制,组织各级指挥员针对不同作战场景分析战场态势、拟定行动方案;常态组织实案化对抗训练,围绕体系协同、临机特情处置等内容展开专攻精练。

  记者在合成一营看到,该营为练强“中军帐”专门制订的“作战能力拓展计划”内容丰富:各专业模块编组、各要素融合训练,指挥员分阶段、分层级、分对象研究作战方案;组织“砺剑讲堂”,邀请兄弟单位优秀指挥员来营传授经验;各席位参谋定期交叉轮岗,嵌入不同分队参训,掌握不同武器装备操作技能和兵种基础知识……

  不久后,该旅组织新一轮模拟对抗训练,红蓝双方再度交手。记者翻开此次模拟对抗训练方案看到,该旅依据战场环境与作战任务,将兵种力量、武器装备等要素进行混编,判定标准也不仅限于战损比、命中率,而是根据各指挥席位的判断精度、决策力度、行动速度等表现,综合评判指挥员指挥能力,倒逼指挥员胸怀战场全局排兵布阵。

  “‘敌’释放电磁干扰”“上级命令你部迅速转移”……电台里,上级通报接踵而至。作为红方指挥员,秦营长冷静应对,一边下令采取抗干扰措施,一边根据无人机侦察回传的情报综合研判战场态势,成功识破蓝方诡计。

  随后的战斗中,秦营长带领官兵顺藤摸瓜锁定蓝方通信站与指挥所。“呼叫炮兵火力打击!”经过研判,秦营长果断向炮兵集群发送坐标信息。随着上级指挥所一声令下,蓝方多个重要节点被成功摧毁……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