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个关键词,带你走近一位扎根高原30年的人民军医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3个关键词,带你走近一位扎根高原30年的人民军医

来源:中国军网2025-03-27 10:15

3个关键词,

带你走近一位扎根高原30年的人民军医

  ■中国军网记者 林诗清

  高原纯净的夜空能看到最闪耀的星星。联勤保障部队第941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瑛的手机壁纸,就是一张高原雪山与星空交映的美景——那是秋迪俭革拉哨所一名战士特意拍下来发给张瑛的。

张瑛向记者展示她的手机壁纸。中国军网记者 林诗清 摄

  在戍边战士的眼里,高原的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美好。她向记者展示着那张图,缓缓地说:“年轻的战士把对祖国清澈的爱,都藏在了星光里。”

  后来,张瑛将照片上的风景临摹成画寄到哨所。画纸下方,她还写下一行小字:“头顶同一片星空,共守祖国山河。”这幅画穿越风雪抵达哨所后,战士们将它挂在了瞭望塔的玻璃窗前,陪伴着战士们每天上岗、换岗,也牵动着千里之外那颗温暖的心。

  温暖如她

  在终年积雪的喀喇昆仑山脉,每当这个挎着药箱的身影出现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所,总会有年轻士兵像孩子般围上来,像久别的亲人,又像熟稔已久的朋友。

  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哨所的战士盖猛,对这位温暖细致的“张妈妈”印象特别深刻。那时盖猛刚上高原执行任务,恰好遇到前来哨所巡诊的张瑛。“刚到高原要注意清淡饮食,执勤必须戴好防雪盲墨镜……”张瑛将高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列在纸条上,并亲自送到他的手里。更令他眼眶发热的是,当任务结束准备下撤时,“张妈妈”又发来了初下高原时的暖心提示。那是他第一次被医生“追着提醒”,这条穿越风雪而来的医嘱,在健康需要守护的时刻悄然出现。

  记者了解到,不少基层连队的医务室里,摆放着张瑛编写的《高原健康小知识手册》《高原习服小贴士》等各类实用的“口袋”手册。战友们说,在海拔数千米的生命禁区里,她既是雪域高原上永不凋零的“格桑花”,更是官兵们心中最温暖的“守护神”。每次巡诊时,总能看到她耐心倾听年轻士兵的诉说,不厌其烦地讲解高原病防治常识,嘱咐用药禁忌,将每个战士的健康都系在心上。在张瑛和团队多年的健康宣讲和悉心指导下,部队官兵高原病防治意识持续增强。

张瑛(右一)巡诊结束与官兵告别。孟钊 摄

  “军医的存在,就是要让一线官兵安心。他们在前方冲锋,我们来守护他们。”张瑛走上高原巡诊,就是要让官兵知道,卫勤保障力量一直在他们身边。

  执着如她

  “印象中,她经常带医疗队去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防一线巡诊。”提起张瑛时,她的同事张江语气中满是敬佩,“但她的严厉和严谨,在医疗队是出了名的。”张瑛常说:“高原医疗条件虽然有限,但我们不能因此降低标准。”

  在高原上,每个听诊器都连着心跳,每支注射器都关乎安危。谈起在高原的一次紧急医疗救援,张瑛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在某边防连,几名战士因急性高原反应被紧急送到医疗队,情况十分危急。张瑛迅速研判,快速下达医嘱,立即展开抢救。

  她的声音冷静而坚定,在她的指挥下,医疗队迅速行动,输液、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每一个步骤都严谨有序。最终,经过连续20个小时的奋战,几名战士成功脱险,张瑛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紧张时刻,只是张瑛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她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医生,还是我们工作上的严师。”第941医院的熊雅楠医生这样评价,“她在专业上的标准近乎严苛,每次查房的时候最怕她皱起眉头。”

  有一次,一位刚进院的年轻医生在患者出院时只开具了书面医嘱,但并没有当面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张瑛得知后,严厉批评了这位医生,并明确立下了一个规矩:患者出院前,我们必须提供一份详细的服药说明、一份复查时间表和一份温馨提示。她经常提醒年轻医生,“要把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融入每一个细节之中。”

  在张瑛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的医生迅速成长起来,在他们心中,张瑛是行走的“高原医典”。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在高海拔环境下进行急救,如何在高原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做出最优的医疗处置判断。她常说:“医疗队需要传承,不可能只靠一个人。”

  “战士守护国土,我们守护战士。”医疗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们接力行走在这条风雪“天路”,扎下的不是脚印而是生命的界碑。在记者看来,她更像是一棵坚韧的青松,守护着战士们的健康。

  深情如她

  张瑛总说,自己愿做雪山缝隙里最普通的一朵蒲公英,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到高原哨所的每个战士身边。三十年如一日行走在高原巡诊的路上,张瑛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累计抢救危重症患者3800多人,但这些故事在她口中都化作轻描淡写的“巡诊日常”。

  那些随风散落的“种子”,早已在高原哨所开出了春天。当95后、00后的哨兵欢呼着“张妈妈来了”时,她望着那些高原红的稚嫩脸庞,深知“妈妈”二字的千钧重量。

  登上一处海拔5000多米的哨所巡诊,要走过一段被称为“绝望坡”的山路。每当山风刮过这里的嶙峋怪石,陡峭的悬崖便奏响危险的颤音。张瑛每次背着十多斤的药箱攀爬时,汗碱都在迷彩服上画出等高线。“只要心里默数到4000就能看见哨所国旗”,这是她对抗缺氧的独门秘方。“困难再大也大不过战士的生命。想起这些年和边防官兵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和他们在一起时,总会感觉到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勇气。”张瑛认真地告诉记者,“还是那句话,我只是尽了一个军医应尽的职责。”

张瑛巡诊时带的药箱。中国军网记者 林诗清 摄

  所谓平凡,不过是把一件白衣穿成铠甲。“无论路有多远、山有多高,我都将时刻领命出征。”仿佛高原雪山都能听到这句誓言。无数个“张瑛”,正走上这条通向远方的天路,在永冻层上书写生命的春天。

  记者手记

  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个答案

  当高原的风卷起经幡时,总有人背着药箱逆风雪而行。巡诊三十载,张瑛的足迹深深烙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

张瑛接受记者采访。李松涛 摄

  除了巡诊,张瑛的日常工作就是与“死神”角力。采访期间,我突然听到一串急促的铃声,还没回过神来,张瑛马上中断采访冲进了抢救室。

张瑛护送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中国军网记者 林诗清 摄

  那是一位刚做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因术后生命体征不稳,正从骨科病房紧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床上的患者面色苍白,张瑛医生快步迎上前,她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接心电监护,准备呼吸机……”每道程序都井然有序,没有一丝慌乱。张瑛俯身查看患者,她的动作轻柔而专业。在给患者翻身时,她特意提醒护士注意保护手术部位,保持患肢外展位。

张瑛查看患者监测仪器数据。中国军网记者 林诗清 摄

工作结束后,记者与张瑛合影。陈浩 摄

  “血压回升了!”这个好消息让抢救室里的气氛稍稍放松。张瑛始终保持着专业而冷静的状态,即使是在最紧张的时刻。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

  走出抢救室,张瑛摘下口罩,额头上布满汗珠。她转向我,露出疲惫的微笑:“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什么是“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她总说自己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却以军人的坚韧与医者的温柔,默默守护着高原官兵。

  高原的风依旧凛冽,阳光依旧刺眼,但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有一束光,永远照亮着生命的希望。那束光,就是张瑛和无数像她一样的“生命守护者”。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