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倾听澎湃的时代战歌——重温80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倾听澎湃的时代战歌——重温80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来源:新华社2025-07-09 09:55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正在延安八一敬老院安度晚年的98岁抗战老兵同景飞,常常忆起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唱起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

图为同景飞接受采访。

  1931年至1945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于浴血抗争中诞生的一大批抗战歌曲,在破碎的山河间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抗战意志,构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心灵长城。

  今天,重温这些经久不衰的动人旋律,仍能带给我们震撼灵魂的感动、激荡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力量,鼓舞中华儿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

  危亡关头的时代呐喊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那声声呐喊,如同一道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前行之路。

  上海四行仓库旧址,游人如织,《歌八百壮士》的动人旋律再次响起。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天4夜。

  谢晋元之子谢继民说:“‘八百壮士’每打死一个日本鬼子,苏州河对岸的中国人就会大声欢呼!‘八百壮士’的意义,不在于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而在于唤醒了中国人的自信: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词作家桂涛声被“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动,创作雄浑悲壮的《歌八百壮士》歌词,唱响那个时代。

  这是先烈的心声,更是时代的呐喊。

  延安北关云梯山麓文庙台,鲁迅艺术学院早期办学地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在此创作《黄河大合唱》。

  1939年春,抵达延安后,病榻之上的诗人光未然根据两次渡黄河及在吕梁山行军的经历创作400多行的长诗。作品完成后,他把在延安鲁艺任职的冼星海等请到窑洞。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昏暗的油灯旁,年轻的诗人用低沉的声音朗诵《黄河船夫曲》《黄河颂》《保卫黄河》等八个部分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光未然的深情诵读感染了窑洞里的每个人,凝神片刻之后的冼星海突然站起将歌词抓在手上,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写好!”

  86岁的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回忆:“妈妈说,爸爸当时完全进入一种难以抑制的精神状态,长时间不休息,偶尔躺到床上抱头沉吟一会,很快又从床上猛然窜起。六个昼夜的呕心沥血,他完成《黄河大合唱》全部曲谱。”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演成功。5月11日,在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唱完,毛泽东连声称赞“好!好!好!”不久,周恩来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敌机的呼啸、战士的呐喊、民众的哭泣中催生的抗战歌曲,用音符重新缝合一个民族滴血的灵魂,书写中国音乐史上悲壮而辉煌的篇章。

  刺向敌人的无形刀枪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山高水又深……”

  诗言志,歌咏言。抗战时代,一首首战歌既是刺向敌人的无形刀枪,更是滋养民族精神的声音血液。它们以朴素的艺术形式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重构民族灵魂,凝聚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丰碑。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到各地宣传抗日救亡,音乐家贺绿汀随队来到山西抗日前线。

  在临汾尧都区刘村镇的八路军办事处,贺绿汀对游击战感兴趣,开始创作《游击队歌》。

  防空洞里,贺绿汀历时一个月先谱曲、再写歌词。歌曲如锋利的刀剑、铿锵的战鼓,极大鼓舞了八路军士气。

  同样是这一年,《大刀进行曲》同样如刺向敌人的无形刀枪,鼓舞斗志,激励抗战。

  《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再现二十九军大刀队白刃格斗,勇守喜峰口事迹,与诸多抗战名曲一起成为烽火岁月中的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象征。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逐步将侵略范围向南推进。为守住长城上的重要军事关隘——喜峰口,二十九军决定后方突袭,战士手持大刀夜袭日营取得大胜。卢沟桥事变中,二十九军大刀队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再次传遍全国。23岁的作曲家麦新一气呵成创作《大刀进行曲》这首不朽的时代战歌。

  这些歌,是冲锋的号角,是高昂的头颅,是射向敌人的枪弹,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百折不挠。

  1943年9月,八路军边区剧社派曹火星、丁凯、肖静雨组成工作队,从晋察冀边区总部出发,跋山涉水来到京西偏僻的歌谣之乡,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19岁的曹火星很快被堂上村火热的抗战生活感染,写下“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等歌词。

  伴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伴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传唱,中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

图为崔良奎(右)接受采访。

  是集结号,更是匕首。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说,14年抗战,爱国文艺工作者创作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战歌曲,热情讴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唤醒国人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激励将士奔赴民族救亡的战场。对于抗日歌曲的巨大影响力,毛泽东称“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永不消逝的民族之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永驻心底的奋进之声,永不消逝的民族之声。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心生力量,激情澎湃。

  起来!起来!起来!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喊出一个民族不屈外侮的怒吼,发出一个国家浴火重生的呐喊。

  上海市衡山路811号,当年百代唱片公司的所在地。90年前,抗战电影《风云儿女》在这里灌制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电影讲述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知识分子经历苦闷、彷徨,最后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片中主人公目光如炬,阔步前进,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走向战场。

  “电影故事梗概由田汉编写,夏衍改编为台本。”田汉基金会秘书长、田汉之孙欧阳维说,“1935年1月中下旬,田汉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后被捕入狱。为躲避追捕,聂耳远渡日本,从东京寄回歌谱。”

图为欧阳维接受采访。

  23岁的聂耳选择用军号独奏的音调,作为歌曲的前奏,听起来犹如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

  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首映,立刻引起轰动。散场后,许多观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久久不愿离去。

  此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激昂歌声响彻神州大地,无数抗战将士就是唱着这首歌,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救亡图存的战歌成为国歌。直到今天,每个中国人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时,依旧如当年的国人一样热血汹涌、心潮澎湃。

  之后,文艺工作者又陆续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抗战歌曲,不仅在抗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而且传唱至今,鼓舞和警醒着一代代中华女儿,成为民族不朽的文化传承。

  歌声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雄壮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以其雄伟豪迈的气势,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抗战歌曲历久弥新。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让全体中国人感受到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不懈奋斗的中国力量!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作者:梅世雄)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