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李文亚
“愿守三章约,还期九译通。”纵观党史军史,很多革命先辈和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三章约”。这成为他们品格操守、崇高风范、坚强党性、良好官德的生动展现。
周恩来同志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为人民谋利益,廉洁自律伴随一生。他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他人的利益。”
董必武同志坚持原则,不事张扬。一次,他因公去南京。随同的几位同志看到原中共南京办事处用过的一辆“别克”小汽车,觉得很有纪念意义,想把它要来带回北京。董必武知道后严肃地说:“我和你们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此后,不论谁调到董必武身边工作,他都首先声明这个“约法三章”。
陈毅同志十分注意亲属的教育。他常说:“干部亲属的言行,在群众中有很强的说服力。”后来,陈毅的父母回老家生活,他提出三条具体的安排意见:一、把两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惊动省委;二、找普通民房住,不得向机关要房子;三、安家事宜自行解决。
谭震林同志常到各地了解基层情况,每次动身前都要“约法三章”:不准搞迎送,不准搞接风洗尘,不准随从人员购买内部物品等。一次,谭震林视察海南,地方领导得知他之前生了一场大病,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加派了医护人员。一天晚上组织看电影,谭震林见院子里坐满了人,询问得知是为他加派的医护人员、警卫人员。他生气地说:“这还了得,这不是什么保卫工作,把我们看得那样特殊,我算什么?用得着这样大的声势。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明天就走。”
一念常惺,纤尘不染。“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是毛泽东的“三条原则”;“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送别人;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顶回去”,这是彭德怀的“保公三诀”;“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这是陶铸的“三不准”……这些“约法三章”形式不同,但主要内容高度统一,那就是坚持自我约束、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强党性、守纪律、正作风。
“约法三章”是律他,更是律己;是纯正作风的有力措施,更是严格自律的实际行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自觉向革命先辈和先进模范学习,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守好思想防线、用权底线、法纪红线、家风界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