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细节决定成败标准蕴于规范
——两个基层部队规范野外驻训战备物资携带的经历
战场无小事,每一件装备都有可能成为胜战砝码。野外驻训期间,战备物资是否齐全到位,直接影响训练质效。相关法规明确,要严格落实战备物资储存标准和部队携行运行标准,各级也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范,各部队要对照标准严格落实,既保证人装齐整不走样,又将与战斗力关联不大的冗余物资“清出”训练场,真正按照打仗标准锤炼本领,利用驻训时机全面提升备战打仗水平。
——编 者
急需的千斤顶为何这么难找?
开展“瘦身行动” 丢掉“坛坛罐罐”
■蒋雨铖 严子昌
盛夏时节,一阵急促的哨音响起,陆军某旅野外驻训场上,一场全员全装战备拉动训练展开。某营官兵闻令而动,按照战备规范快速领取物资、组织装载,登车后迅即向任务地域开进。经查验,该营官兵携带战备物资齐全,符合战备标准。
“齐装满员、状态良好的战备物资,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基础。”该营张营长介绍,前期,旅队组织的一次野外驻训战备演练暴露出的问题,让他们对规范携带战备物资有了更深刻认识。
那次演练,该营一辆运输车遇到“车辆爆胎”特情,车组乘员需立即更换轮胎。几人在车厢“翻箱倒柜”许久,才从堆有电风扇、洗车机等物品的角落里,将换胎必需的千斤顶找了出来。因更换轮胎用时较长,该车组成员险些“全军覆没”。
“相关法规对单车物资携带有明确规定,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冗余物资?”事后,面对张营长的询问,该车车长解释称,在装载完战备物资后,他看到车厢里还有剩余空间,于是又放进了一些物品。“带洗车机是为了方便保养车辆,带电风扇是担心野外天气炎热。千斤顶平时用得不多,所以被堆在了最里面……”
与打仗关系不大的东西还有多少?结合复盘反思,该营组织了一次战备物资清查,发现还有个别官兵携带了规定要求以外的物品。比如,有的战术背包里塞进了迷你风扇与充电宝,驾驶舱暗格里放了吊床与便携式制冰机,个别战士把单兵自热食品换成了自热火锅、把纯净水换成了饮料……这些物品挤占了战备空间,影响特情处置速度。
“相关法规对野外驻训带什么、带多少、怎么带有明确要求,必须严格执行。”该旅领导了解相关情况后讨论感到,携带物资符合标准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与战斗力无关的冗余物资,其实是与法规要求相悖的负担,必须按规定去除。
旅党委研究后,决定开展一场“瘦身行动”。他们要求官兵认真学习战备工作相关规定,强化备战打仗意识,依据法规更新战备物资携带清单并严格对照落实。旅队成立训风督导组,将与备战打仗要求不符的顽症陋习拉单列项,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导基层落实整改并挂账销号,不断将“冗余化”“生活化”物资赶出驻训场。
物资车上,腾出的空间被用于放置有关训练开展的各类器材;车辆载员舱内,急救包、工具箱等按要求固定到位;战术背包因少了零食、风扇等杂物而更加轻便……多余的“坛坛罐罐”被清出,野外驻训战味愈加浓厚。
减掉的是累赘,提升的是在野外复杂环境下遂行任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前不久,该旅接受上级抽考,官兵按要求紧急出动赶到目标地域后,机关检查组不打招呼进行战备物资抽查,官兵从容应对,并在后续考核中因出色表现受到表扬。
该有的防化套装为何不在?
依法查漏补缺 物资齐全配套
■刘梦婷 王昌顺
炎炎夏日,第82集团军某旅某营官兵正在为野外驻训做着准备。营长随机抽检官兵背囊,发现那些曾被个别官兵当作“负担”的战备物资无一落下,这让他十分欣慰。
“战备物资一件不能少,战斗力标准一分不能降。”阶段总结时,某连连长结合前期个别战士战备物资“缺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反思。
此前,该营以野外驻训为背景组织了一场战备拉动。人装集结完毕,营长开始认真检查各连物资车装载情况。查到某个连队时,他发现物资车上本应放置防化套装的位置什么也没有。
“防化套装在驻训期间基本用不上,带着又沉又占地方。”一旁有战士解释说,“处置‘通过染毒地段’等情况时,有防毒面具也足以应对。”
随后的检查又发现一些问题:某连未按规定数量带够野营物资器材,个别连队没有按要求携带净水装置……
营长的眉头越锁越紧,这样的忧思缘自前车之鉴——一次驻训期间,该营因没有带够伪装网固定绳,导致有的伪装网固定不到位,无法扛住野外大风天气,结果车辆因“暴露目标”遭“敌”火力打击,最终吃了败仗。
带领官兵剖析典型案例并进行对照反思时,营长告诉大家,根据条令要求,战备物资要保持齐全配套、性能良好、随时可用。野外驻训变数多,风险大,规定的战备物资都有其用武之地,因此必须严格依据法规做好驻训战备物资准备工作,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该营以条令法规为依据,围绕战备物资携带“如何把握战斗力标准”展开专项整治,对以往部队战备拉动、野外驻训中携带战备物资遗漏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官兵充分认清战备物资缺失的危害,举一反三查找整治携带不足和装载不合理等问题。
结合驻训实际,该营还更新制作了驻训战备物资“单车配载卡”和“单兵携行卡”,分类细化形成物资携带清单。
背囊内是否携带雨衣、护膝护肘有没有落下、手雷携带数量够不够……最近的一次战备拉动,该营官兵对照清单逐项清点核对,一些过去容易被忽略的物资均按规定合理放置。之后,他们根据任务实际研究机动路线,结合天气、路况分析研判途中可能遇到的特情,力求战备物资携带更精细。官兵整装待发,士气高昂奔赴火热的野外练兵场。
感 言
用法规消除“执行弹性”
■赵治国
野外驻训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物资准备是保障驻训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实中,同志们经常受到“执行弹性”的困扰。有的单位片面追求“轻装简从”,结果事到临头缺这少那,训练效果打了折扣;有的单位携行物资冗余成患,机动能力深受影响。一“多”一“少”两种现象,究其根源,都是对条令法规的忽视与偏离。
条令法规不仅是单纯的文件规定,更是千锤百炼的实战经验结晶,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科学论证的结果。野外驻训战备物资的携行标准、储备要求、管理流程等,相关法规均作出了清晰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基于部队编制、任务性质、战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综合考量的最优解,是保障训练效能与机动能力的科学标尺。严格按照条令法规准备驻训物资,既能确保满足驻训任务的实际需要,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野外驻训存在环境复杂多变、补给困难等现实难题,个别官兵对物资准备要“按需调整”存在认识偏差,亟需条令法规的正向引导与刚性匡正。各单位要持续加强学习,通过透彻解读相关法规,使官兵深刻认识到“按规携带”就是“战备所需”,消除“想当然”的“执行弹性”。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在物资请领装载前依据法规标准进行清单化、模块化审核,逐项“过筛子”,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叫停并纠治。
战场无儿戏,保障系胜败。当条令法规成为野外驻训开展的“铁标尺”和“硬约束”,物资管理方能从繁杂无序到正规有序,真正锤炼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胜战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