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简要事迹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简要事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7-21 09:47

中央宣传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解放军报北京7月2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激励广大官兵在党的旗帜下奋进强军新征程,全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为强军事业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张灿灿、马少利、陈思麒、崔道虎、何元智、李慧灵、谢亮、王超、傅达林、傅婉娟、雷耀明、布和图木尔等12名官兵,是全军部队坚决听党指挥、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实干、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政治教员、扎根一线建设过硬基层的带兵骨干,有赓续血脉敢斗善斗的打赢先锋、实战实训敢打必胜的砺剑尖兵,有自主创新科研为战的研究专家、加快提升支撑保障能力的技术标兵,有不畏艰险攻坚作为的工匠能手、铆定战位守边固防的边疆卫士,还有爱民助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先进模范……他们铁心向党、奋斗强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集中反映了人民军队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在革命性锻造中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昂扬风貌。

  广大官兵表示,要学习“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事迹和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持续深化政治整训,全面加强练兵备战,聚力推进规划攻坚,立足岗位建功新时代强军事业,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简要事迹

  张灿灿

  张灿灿,陆军某合成旅营长。男,汉族,1984年7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8年4月入党。该同志传承红军部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命责任,矢志强军打赢,长期奋战在备战打仗一线,带领官兵攻克10余项战训难题,梳理总结20多条高原高寒练兵经验,先后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被表彰为战区陆军“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马少利

  马少利,海军资阳舰区队长。男,汉族,1980年7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2002年10月入党。该同志坚守舰炮岗位,先后在4型舰艇、6型舰炮岗位工作,编写《某型舰炮电气原理与维修》等海军统编教材,先后累计实射炮弹万余发,研究“射后数据分析法”提升精准度,创新提出“快速瞄星法”在战区海军推广使用。被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军士”,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陈思麒

  陈思麒,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男,汉族,1990年3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该同志热爱飞行,矢志向战,苦练精飞,是运-9、运-20等多型运输机飞行员,参与筹划设计多项演训任务,创新系列战法训法,深挖战机作战潜力,圆满完成境内外军事空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外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被所在战区空军评选为“时代先锋”,荣立三等功2次。

  崔道虎

  崔道虎,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男,汉族,1977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8月入党。该同志矢志建功国防工程30载,扎根深山精武强能、创新攻坚为剑筑巢,先后在8个工种、12个岗位历练,参与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取得数十项革新发明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被火箭军评为首批“工匠型”军士。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军士”,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何元智

  何元智,信息支援部队某研究所研究员。女,汉族,1974年8月出生,1991年9月入伍,1995年3月入党。该同志长期从事通信领域科研工作,率领团队在通信前沿方向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成功研制建成某新一代通信系统。党的二十大代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

  李慧灵

  李慧灵,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热带医学科主任。女,汉族,1975年12月出生,2014年9月入伍,2015年9月入党。该同志牵头组建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学科,长期致力于热带感染性疾病、热带虫媒病、热射病等防治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承担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联勤保障部队卫勤保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谢 亮

  谢亮,广西军区某部军官。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2003年6月入党。该同志忠诚履行职能使命,潜心研战谋战务战,勇于担当作为,矢志奋斗强军,探索改进民兵训练方法,牵头编写多部操作手册和训练教案,多次参加重大任务,苦练打赢本领,形成支撑练兵备战系列成果,相关成果获全军性奖项1项、战区级奖项4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王 超

  王超,东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男,汉族,1982年7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2003年5月入党。该同志着眼联合作战指挥需求,深耕新质作战领域,10余年扎根岗位潜心攻研,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不断创新技法战法斗法,参与执行多项重大任务,攻关破解10余项技术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军某领域特等成果1项、一等成果9项、二等成果5项,荣立二等功1次,其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傅达林

  傅达林,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男,汉族,1979年2月出生,1997年9月入伍,1998年12月入党。该同志长期从事依法治军和军事行动法教研工作,完成30余项重大课题,参与20多部军事法律法规起草修改,出版教材专著12部,研究成果获全军性奖项9项、战区级奖项20余项。被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被评为国防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国防大学首届“名师名家工程”中青年杰出专家,荣立三等功1次。

  傅婉娟

  傅婉娟,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女,汉族,1974年7月出生,1995年6月入伍,1995年4月入党。该同志长期扎根教学一线,倾心铸魂育人、奉献三尺讲台,到部队开展理论宣讲、座谈交流近百场,多次参与《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等编写工作,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院校优秀政治教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雷耀明

  雷耀明,驻疆某部技师。男,汉族,1984年8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6年9月入党。该同志牢记强军使命,精通工程维护和30余种工程装备操作与维修保养,探索总结出10多项新型施工方法和工艺,参与完成重大国防施工任务20余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曾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装备发展部表彰为某重大任务突出贡献个人,2024年3月被中央宣传部表彰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布和图木尔

  布和图木尔,武警部队内蒙古自治区总队某支队大队长。男,蒙古族,1986年8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07年9月入党。该同志矢志扎根边防、守卫边防,爱民助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参与抗洪抢险、火灾救援等重大任务30余次,为维护边疆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