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远征军抗战备要:滇西反攻的血色荣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中国远征军抗战备要:滇西反攻的血色荣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8-07 10:43

滇西反攻的血色荣光——中国远征军抗战备要

 

  ■孙晓青

  一

  最初接触这段历史时我很惊讶:中国远征军的抗战荣光,竟然以一场溃败为开端,随之沦丧的是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包括腾冲。

  腾冲何其有名!徐霞客在此游历40天,赋予这座滇西重镇以“极边第一城”美誉。遥想那时的腾冲,必是城池坚固,物产丰饶,商贾云集,街市繁华。可惜,这一切都被后来的那场战争摧毁了。

1944·中国远征军(油画,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中国美术馆藏)赵力中作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出于打通国际援华通道坚持抗战的战略考量,国民政府批准云南省紧急修筑连通缅甸的公路。1938年8月31日,起自云南昆明、止于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贯通,全长1146公里。围绕这条为中国抗战输血的大动脉的争夺,滇西由战略后方变为抗战前线。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编组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又遭英方迟滞。直到1942年2月仰光危急,英方才迭次请求中国军队迅速入缅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遂令于滇缅路待命的中国远征军共10万余人入缅作战。

  历史不忍细看。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参战,却因英军怯战一退再退,以致中英联合作战计划一误再误。尽管前有戴安澜的第200师浴血坚守同古,后有孙立人的新38师为营救英军取得仁安羌大捷,但在日军轻取腊戍、断我退路后,远征军开始溃败。

  一部退入印度就地整训,成为日后反攻缅北主力的中国驻印军;一部绕道穿越野人山回国,被饥饿、瘴气、蛇蝎等折磨,死者无数;还有的沿滇缅公路回撤。尾随而至的日军趁机闯进国门,直扑怒江。危急时刻,远征军独立工兵第24营果断炸毁惠通桥,将日军阻隔在怒江西岸,双方就此开启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

  此役,远征军损兵折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战死,10万大军伤亡过半。中国共产党高度赞颂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业绩,毛泽东同志为其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即同古,编者注)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二

  今天的腾冲已是著名旅游城市。我去得最多的,是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前者陈列着主要来自民间收藏的大量抗战文物,后者安葬着为腾冲抗战而牺牲的3000多名远征军官兵和盟军人员。

  墓地和纪念馆最容易让人穿越历史,洞悉从前。

  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方曾就滇西缅北反攻达成共识。不料,在稍后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以欧战利益为由,决定取消在缅甸南部的军事行动。

  恼人的雨季开始了,战机不容再失。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从9个渡口的宽大正面横渡怒江,拉开了滇西反攻序幕。

  第20集团军第54军第198师主力过江后,沿着一条陡峭的古道开始仰攻高黎贡山。

  很多年后,我随一支纪录片摄制组徒步翻越高黎贡山,亲身体悟到远征军冒死仰攻的惨烈。用地图与现地对照,日军的防御阵地依山势层层抬高:马鞍山、小横沟、灰坡。灰坡的主阵地设在山的棱线位置,火力可覆盖山下广阔区域。试想雨季仰攻,漫天风雨裹着弹雨,遍地泥泞和着血水,大量伤亡是前进必付的代价。

  更难以置信的是山上竟能冻死人!时值5月中旬,海拔六七百米的怒江河谷闷热难耐,可翻过灰坡再往上至冷水沟,海拔抬升至3000米以上,竟是遇雨成冬的气候。没有携带御寒被服的士兵,面对连日阴雨、严寒、饥饿、高海拔等因素叠加,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从灰坡到片马,从大塘子到红木树,每一路仰攻都是血战。美军顾问团团长弗兰克·多恩曾对记者说:“战斗是在云层覆盖、海拔11000英尺的冰天雪地之中进行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陆上战争,称为云层上的战场。”

  三

  日军第56师团在怒江以西盘踞两年,围绕滇缅公路精心布防,主要支撑点即松山、腾冲和龙陵。远征军滇西反攻的三场关键战役,打的正是日军这三处要点。

  要点工事坚固,体系完备,像是蛰伏在远征军前进道路上专等吞噬生命的巨兽。

  比如松山,高耸在怒江西岸,山顶炮火可控制滇缅公路70余公里路段。日军第113联队拉孟守备队将松山打造成一座军事要塞。

  第11集团军及第8军围攻松山3个月,伤亡很大。转机出现在8月间。荣1师接替新28师担任主攻后,将日军阵地按天干地支逐一编号,挨个拔除;打到子高地跟前时,发现阵地中央有个超大地堡难以接近,不得已祭出奇招:整体爆破。

  此时,荣1师第3团阵地距子高地主堡不足200米。自8月3日起,第8军所属6个工兵连轮番上阵,在步兵掩护下进行坑道作业。经过半个多月昼夜施工,将坑道挖掘至日军主堡的正下方,填放进3吨炸药。

  1944年8月20日上午9时15分,随着一声令下“起爆”,偌大的主堡连同数十名日军瞬间灰飞烟灭。这是松山战役的转折点,远征军由此取得居高临下优势。

  困兽犹斗。末日将临的日军更加疯狂,以致最后投入战场的第103师309团伤亡最大:担任主攻才几天,3个营长全部重伤,部队损失达三分之二,其中第3营一仗伤亡200多人,且以刀伤居多,显然是肉搏战中被日军刺伤、砍伤的;打到最后,团长及代理团长也先后负伤,只能将所剩无几的兵员和阵地交由荣3团指挥。

  在远征军阵亡军官名单中,职务最高的是第20集团军的两个团长。他们都牺牲在腾冲作战中。第198师594团团长覃子斌,在攻打高黎贡山北斋公房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因山高坡陡无法及时下送而流尽最后一滴血。预备第2师5团团长李颐,在腾冲巷战中靠前指挥,不幸被日军狙击手击中,牺牲在腾冲光复前夕。强渡怒江的战前动员会上,他曾激励官兵:“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我们要死得像个军人的样子!”

  牺牲换来胜利。9月14日上午,占领腾冲两年之久的日军第148联队覆灭,腾冲战役结束。第20集团军一路走来,经历大小战役40余场,毙敌大佐以下军官100余名、士兵6000余名,自己亦伤亡军官1234名、士兵17075名。

  此前一周即9月7日,松山战役结束,日军拉孟守备队被全歼。第11集团军及第8军参战部队伤亡总数达7773人,与毙杀日军1280人之比,约为6.2比1。

  四

  牺牲在滇西反攻的年轻生命中,也有美国军人。

  腾冲的国殇墓园里,矗立着一座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安葬着19位盟军人员。其中,美军中尉夏伯尔牺牲在攻打高黎贡山灰坡的战斗中,是反攻开始后阵亡的第一位美军联络官,年仅22岁。

  至于“飞虎队”,是中国民众对美国援华空军的称呼,在云南人尽皆知。从1942年到1945年,这支最初只有100架飞机、250人的志愿航空队,发展成为超过2万人和1000架作战飞机的美军第14航空队。他们和驻印度的美军第10航空队一起,完全掌握了中缅印战区的制空权。穿梭在著名“驼峰航线”上的美国军机,为中国抗战付出巨大牺牲,先后有超过500架运输机坠毁和失踪,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约1500多人。

  滇西抗战纪念馆里,有一件美军飞行员的飞行服,背上缝着一块绸布,上书12个汉字——“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这就是当年广为人知的“血幅”。日寇占领腾冲期间,美军一架战机在腾北失事,飞行员卡尔尼成功跳伞。当地村民及时救助,并护送他翻过高黎贡山,移交给保山的美军联络组。

  那时候,民众对反攻寄予厚望,支援远征军作战热情高涨。众多青壮年参加了担架队、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前运弹药,后送伤员。当远征军急需将囤在户帕的60万斤军粮运至前线江苴街时,腾冲10个乡镇共出动2000多人,其中不乏妇女和老人,而妇女多是小脚,有的还抱着娃娃。户帕远在怒江东岸,跑一趟近百公里。时值雨季,运粮队伍冒雨跋涉,途中死亡超过200人。

  史料记载:整个滇西反攻,腾冲县共出动民夫46000余人,死亡1300余人。难怪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战后感慨:反攻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半是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是民众大力支持之功。

  五

  与进攻松山同日开打的龙陵战役,耗时最长,其间战役套着战役,攻防几经转换,呈现出更为复杂、更多波折的局面。

  龙陵处于滇缅公路与腾龙公路交会的三岔口上:北上即腾冲,往东通松山,南下则是芒市。从1944年6月3日开始,第11集团军对龙陵先后围攻三次,前两次肃清外围后因日军增援而功败垂成。其间,日本缅甸方面军第33军迫于中国驻印军不断进击的压力,决定实施“断作战”计划,即在缅北取守势,在滇西行攻势,企图击败第11集团军主力,营救出拉孟守备队、腾越守备队和平戛守备队,切断远征军与驻印军的联系。

  滇西反攻过程中,日军虽不乏战术性反击,总体上却处于防御状态,唯独“断作战”是凶狠的战役进攻。远征军以牙还牙,死打硬拼。战斗胶着阶段,卫立煌果断将总预备队第200师和腾冲方面的第36师调至龙陵增援。进入9月中旬,当松山、腾冲被相继攻克后,日军“断作战”行动宣告失败。随后,第11集团军第三次围攻龙陵,终于锁定胜局。其时已是11月3日,战役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

  每一个日本师团都有汉字代号,第56师团的代号是“龙”。“龙兵团”葬身龙陵,也算是这群侵略者的宿命吧。

  乘胜追击的远征军相继收复芒市、遮放、畹町,将残敌全部打出国门。此前,以中国驻印军为主的中美混合支队在缅北全歼密支那守敌,又先后攻克八莫、南坎,正向滇西方向挺进。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两支劲旅于次日在国门畹町举行了中印公路暨“史迪威公路”通车典礼。是日,蓝天深邃,白云悠然,和平的天空好静好美。

  胜利的礼炮驱散了战火硝烟。在龙陵战役包括随后的芒遮畹追歼战中,日军伤亡12204人;远征军官兵伤亡37548人,另有3069人失踪。与日军伤亡数之比,远征军战龙陵也属代价高昂的“惨胜”。

  “惨胜”也是胜。从“惨胜”的血色中浮现的,不正是自强不屈、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之光吗?

  8.3万平方公里国土收复,西南国际交通线重新打通——中国远征军完成历史使命,奉命于1945年3月回国,4月撤编。

 

  学术支持:褚 银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韩国

  • 习近平抵达韩国受到热烈欢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