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81集团军某旅着力强化官兵协同意识——
融合锻造“火力铁拳”
■果志雄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杨兴灿
“长点射,放!”夏日,第81集团军某旅组织高炮分队防空训练。随着火舌喷涌,目标被成功摧毁。
训练间隙,官兵围绕战法训法成果展开讨论。雷达站长提出,目标靶机不停变换飞行轨迹并释放电磁干扰,正是他们及时发挥雷达作为高炮“眼睛”的作用,成功预测目标靶机机动路线,才将其牢牢捕获。而炮班长认为,命中目标主要是因为炮班快速反应、精准射击。特别是当目标靶机利用云层规避搜索时,炮班利用瞄准具进行跟踪,短时间内完成重新捕获,保证了有效射击。
正当大家讨论之际,防空警报突然响起,官兵迅速重返战位。针对双方讨论焦点,指挥员临机设置雷达搜索模块故障、高炮遭“敌”打击损毁、通信网络遭“敌”强电磁干扰等多种特情。
这一次,没有雷达锁定引导,炮班没摸着目标的影子;高炮被“毁”,雷达没了火力掩护、自身难保……各作战单元缺少相互支援,官兵手忙脚乱,最终败下阵来。
“战场意识缺乏,特情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平时协同训练不深入,特情一多就打乱仗”……训练结束,复盘检讨会随即展开,官兵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查找原因。
“防空作战讲究众人一杆枪,每个战位、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都连着战斗力!”此事很快被该旅领导知晓,随后的党委议战议训会上,一班人一致认为,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人员装备都只是战斗力链条上的一环,环环相扣才会产生合力,相互协作才能制胜打赢。
对此,他们举一反三,深入查找部队存在的类似现象。导弹分队与高炮分队信息共享不畅、导弹号手协同配合不紧密、支援保障单元与火力单元战场衔接不及时等问题,被逐一检视剖析。
为提升部队协同作战能力,该旅打出一套“组合拳”:采取技术原理互教、作战场景互换、指挥席位轮岗等方式,增进各专业相互间了解,提升协同作战耦合度;常态组织协同训练,通过设置指挥中断、炮手伤亡等临机特情,锤炼各专业极端条件下应急协同能力;建立训练双向讲评机制,按照彼此对照、逐个讲评的方式,查找补齐能力短板,打通各作战单元协同链路。
融为一体锻造“火力铁拳”。前不久,该旅组织新一轮对抗训练。面对来袭“敌”机,高炮分队官兵分工合理、配合默契、忙而不乱。随着火舌划破长空,目标被精准命中,战斗用时较以往进一步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