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日战争中的伟大战略预见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抗日战争中的伟大战略预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8-12 08:46

  ■汪红伟

  引 言

  习主席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正确的战略策略离不开正确的战略预见。战略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是“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是一种超前认识、前瞻思维。在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预见战争走势,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1年日本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并相继侵占中国东三省。1937年日本悍然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将大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当时,国内一部分人被敌人的汹汹气势吓丢了魂,满心悲观,一头扎进“亡国论”的泥沼中,觉得中国毫无胜算,败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当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以5万余人伤亡为代价,迎来正面战场的胜利后,“速胜论”又开始弥散开来。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在“亡国论”悲观情绪和“速胜论”乐观倾向中,抗日战争究竟会如何发展?毛泽东同志以其敏锐洞察力和高超预见力,将中日两国的国情、军事力量以及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强调“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科学预见“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结局。一方面,回答了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个基本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矛盾分析方法,动态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全部矛盾情况,科学准确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走向最后的胜利。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这个重大课题。《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4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既不会亡国,也不能速胜,只有经过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作出的正确判断超越时空、气势磅礴,使中华民族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前途,指导抗日战争一步步走向胜利,才在世界东方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1年,日本对华不宣而战,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频繁挑起事端,图谋侵占全中国。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一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而英、法、美统治集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所谓“不干涉”的绥靖政策,隔岸观火,以图坐收渔翁之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当时国际形势?如何洞悉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本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抗日战争和世界大战的不可避免性:一是洞察日本的野心,严厉批驳了英、法、美的损人利己的政策,把战略预见的重心放在战争趋势、形态、进程、结局等未来大势上,对大略、要点进行超前认识和判断。二是判断日本的野心是巨大的,侵占中国,只是其野心的一部分,其更大的野心是要独占西南太平洋,必然要侵略南太平洋各国。三是认为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为转嫁国内矛盾,先后在世界各地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同志准确预见到德意日的侵略行径必然导致与其他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冲突,指出“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际形势的精准预见,是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本质的深刻分析,不是片面地分析日本军国主义的某一次侵略行为,而是把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形及其相互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牢牢抓住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规模之巨大、伤亡之惨重、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沉痛的记忆和极其重要的一页。当时的各交战国情况很不相同,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以什么标准来联合或反对一切国内外势力?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在诸多矛盾中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原理,提出要以是否反对法西斯作为标准,从而积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狂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进而征服亚太地区,争霸世界。因此,在强大敌人的入侵面前,必须充分发挥正义战争的政治优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巩固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参与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党内指示中明确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法西斯而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率先建立,使日本法西斯一开始就遇到了联合起来的、强大的、反法西斯力量的有力抵抗。这对于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展及其统一战线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战初期就预见性地指出,“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积极号召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和战胜法西斯,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强力推动者。

  在思考如何发挥中国抗日战场在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中作用问题中,中国人民率先举起反法西斯的正义旗帜,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对于团结动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战胜共同的敌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31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唯有中国一直在坚持并独立同日本法西斯进行生死较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赢得二战最终胜利、捍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这期间开辟东方主战场的超前部署,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中国的抗战打乱了德日夹击苏联,会师中东的计划,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二是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着日军的主力,日本法西斯的北进始终未能实现;三是中国的抗战迟滞了日军的南进,为美国经济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宝贵时间,客观上支援了美国的备战;四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美英军队的压力,配合了盟军作战;五是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西进,使德意日会师的计划破产;六是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企图,配合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部署和战略实施,密切配合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作战,远远超出了民族自卫战争的范畴,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