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8日至15日,由日本民间团体主办的“战争加害图文展”在日本横滨市举行,聚焦二战期间日本对外国的加害历史等内容,展出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慰安妇”等相关史料。历史本该是最好的教科书。然而,80年后的今天,在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苦心经营”下,日本教科书中有关二战历史的叙事不断偏离真相,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教科书呈现三次系统性倒退。1955年首轮篡改中,新版教材删除对太平洋战争的批判性叙述,回避提及日本入侵中国;1980年代第二轮篡改将“侵略华北”改为“进出华北”,为军国主义行径披上合法性外衣;1990年代至今的第三轮篡改更为恶劣,不仅将侵略战争美化为“解放亚洲”的“自卫行动”,更将强征劳工改为“参与”,并增加了有关中国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表述。
今年4月起,日本全国初中陆续启用新版教材,其中对战争的叙述方式主要呈现三大恶劣动向。
重大事件表述的模糊化与污名化。目前,日本初中采用的教材约80%是由东京书籍与帝国书院两大出版社所编,在战争加害责任记叙上严重弱化。涉及南京大屠杀,帝国书院用“南京事件”一笔带过,且对加害者身份避而不谈;东京书籍虽在脚注中稍有提及“南京大屠杀”,却抛出“受害人数尚无定论,仍在研究中”的论调,公然否定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围绕卢沟桥事变,东京书籍出版的《新编新社会历史》将事变描述为“日中两军武力冲突”,令和书籍出版的《国史教科书(第7版)》把日军侵略行径歪曲为双方冲突,妄图将挑起战争的罪责甩给中方。
教科书结构安排上,战争整体脉络被人为割裂。多数日本历史教材将1931至1945年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硬生生分开,通过“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分立叙事,营造“被动应战”的虚假历史观,淡化日本主动挑起侵略战争的主观恶性。
右翼阵营策略转变,推动教科书整体右倾化。以往日本右翼势力致力于推动极端右倾教材的“扩大采用”,如今则转向推动所有教科书整体右倾,这成为当下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核心症结。在教科书审定过程中,右翼势力影响力与日俱增,部分教科书编写者与右翼团体往来密切,导致教材内容充斥政治偏见,难以公正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
日本教科书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特殊审查制度。民间出版社先编后审的机制本应保障历史教育的客观性,但文部科学省的政治干预已异化为“历史过滤”。2021年日本政府将“随军慰安妇”定性为“不恰当表述”,并强制修改已发行教材。这一操弄二战叙事的行径使教科书成为右翼势力渗透历史认知的温床。
历史不容篡改,正义不会缺席。日本教科书问题不仅关乎历史认知的正确性,更关系到地区安全格局的稳定性。日本应正视历史,摒弃错误的历史观,停止在教科书问题上的错误行径,以实际行动向受害国人民道歉,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唯有如此,日本才能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作者:鲁东红,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