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碧海深处,一艘英国机敏级核潜艇通过鱼雷发射管,释放出长约3.8米的无人潜航器。随后,该核潜艇在潜航状态下,将这一形似微型鱼雷的装置回收入管。
近日,英国皇家海军宣布在地中海成功通过核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和回收无人潜航器,并称这项名为“斯库拉”的试验是水下作战领域的重大进展。分析人士指出,作为美英澳“奥库斯”框架下第二支柱的组成部分,此次试验所展示的无人潜航器的隐蔽部署与精准回收技术,不仅标志着水下作战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更折射出大国在深海战略领域的激烈角逐。
当前,水下作战日益呈现无人化、智能化的特点,无人潜航器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何将其整合进现有潜艇作战体系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传统无人潜航器布放方案,核潜艇必须上浮或加装特殊设备才能操作无人潜航器。这不仅需要对艇身进行改装,还容易暴露潜艇位置。“斯库拉”试验的价值,正在于打破这一困境。通过此次试验的技术,现有核潜艇可在隐蔽的潜航状态下利用鱼雷发射管部署和回收无人潜航器,从而由单一作战平台真正化身深海之下的“母艇”。
作为“水下哨兵”的无人潜航器,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可搭载不同传感器或有效载荷,遂行侦察、反潜、布雷、电子战等多样化任务。例如,无人潜航器可充当潜艇的耳目,构建分布式、网络化态势感知体系,在加强隐蔽性的同时,让战场对己方愈发透明。此外,无人潜航器还可衍生出更多战法,甚至构建隐蔽通信节点,实现潜艇与指挥部互联。此次英国试验的无人潜航器便配备了侧扫声呐、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和惯性导航系统,可执行海底测绘、情报收集等任务。
“一放一收”看似简单,但考虑到水下复杂的作战环境,真正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无人潜航器不仅需要由潜艇鱼雷管发射,还需要在任务完成后精准导航至鱼雷管的狭窄入口完成回收,这对导航系统和潜艇操作提出极高要求。
近年来,受俄乌冲突影响,北大西洋、波罗的海等海域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英国提出的“大西洋堡垒”战略,要求加强水面和水下无人装备的使用。此次技术突破助力英国在水下角逐中占据一定优势,但也会刺激他国加快反制技术研发,导致水下战略平衡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奥库斯”框架下的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合作,本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这种以技术优势构筑军事同盟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地区安全格局的稳定,反而会加剧深海层面的对峙,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