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担当铸就民族脊梁
——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⑥
■徐庆君
●担当,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其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无数抗战英雄挺身而出,用热血与生命铸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生动诠释了担当精神的真谛。抗战英雄们的热血担当,如火炬般照亮了民族救亡之路,也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民族陷入深重苦难时,抗战英雄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以“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铸就民族脊梁,将国家统一、民族解放事业扛在肩头,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民族救亡谁来担”的时代之问。杨靖宇率部转战林海雪原之中,在极端艰难的作战环境中,掷地有声地对官兵们讲:“我们要牢牢记住,先有其国,后有其家,同胞们,我们就是死也不能投降!”他草根果腹、血染林海,为民族解放事业战斗至最后一刻。赵一曼原本在四川有着殷实的家庭和安稳的生活,当她目睹山河泣血、生灵涂炭,毅然告别年幼的孩子,投身革命事业,组织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抗战英雄们用行动证明,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都可以为之牺牲。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担当精神最厚重的底色,是民族复兴最深厚的底气。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生死考验如影随形。面对日军的强大武力和残暴行径,抗战英雄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谱写出一曲曲壮丽战歌。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官兵不畏强敌,顽强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将日军引上山顶绝路。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毅然砸毁枪支,纵身跳下悬崖。还有八路军“马石山十勇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都让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抗战英雄们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决绝,“我以我血荐轩辕”,宣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赋予了担当精神直击灵魂、震撼人心的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战英雄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困境中坚守,在逆境中奋起,为抗战胜利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对日军作战、历时最长的抗日武装。在与日军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他们面临着敌人的重兵围剿、残酷镇压,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匮乏的困境。由于日军实行“集家并村”“十家连坐”,制造无人区,把抗联逼入了“无房可住、无衣可穿、无粮可吃”的绝境。抗联将士们缺衣少食,只能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中忍饥挨饿,与严寒作斗争。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念,他们始终坚信一定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1940年冬,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给党中央写信:“尽管敌人现在正向我们疯狂进攻,尽管密营已是粮尽弹绝,但我们仍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击敌人,我相信我们会愈打愈强。”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忍不拔的信仰信念,抗联将士们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战争。抗日救亡的担当并非只属于冲锋陷阵的军人,而是渗透在社会各阶层的行动中,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下,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都投入到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历史潮流中。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用枪炮守护国土;知识分子以笔为枪,以舌为剑,通过文章、演讲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产业工人和农民,用辛劳与汗水供给着作战所需,支撑着战争进程;海外华侨捐款捐物,奔走呐喊,甚至回国参战,为民族抗战助力。广大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北京密云县(今密云区)农民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抗日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坚持为八路军送军粮、做军鞋、照料伤员,被当地人民誉为“英雄母亲”。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全民抗争,让抗战成为一场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也使担当精神突破个体局限,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解读抗战英雄的担当精神,本质上是在解码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担当,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其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风险挑战和困难考验,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抗战英雄身上的担当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书写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这既是无愧于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传承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