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马少利:用奋斗书写军旅人生
首页 > 军事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责编:董大正]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马少利:用奋斗书写军旅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8-28 08:59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夫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 北京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完成

  • 浙江嘉兴开展七夕文化周活动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2025-08-27 09:42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加载更多

  马少利(左二)与战友交流。林庆港 摄

  海军资阳舰一级军士长马少利的成长轨迹——

  用奋斗书写军旅人生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通讯员 刘礼鹏 林 彬

  军港码头,晨曦微露,一个身影早早出现在舰艏主炮旁:中等个头、身形消瘦、肩膀上背着工具包、眼镜片上沾着海风带来的雾气……他就是“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海军资阳舰一级军士长马少利。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穿上了军装、走进了军营。最让我感恩的是,组织给我提供了实现人生梦想和自我价值的平台。”马少利一边与记者聊着自己的成长轨迹,一边细心擦拭着舰炮。他说,对他而言,“炮就是我,我就是炮。”

  从“走出山沟”的少年梦想,到“精通舰炮”的专业追求,再到“传授技术”的责任担当,在马少利心目中,梦想、使命、舰炮3个词,深深融入了他的军旅人生。

  “其实,我就是个平凡的水兵,只是把该做的事做好而已。只要部队需要,我愿做一发随时准备出膛的炮弹。”马少利告诉记者。

  “没天赋,那就对自己狠一点”

  1998年秋,河南省嵩县马沟村,18岁的马少利收到入伍通知书,心情万分激动。几个月前,他还在工地打工,汗水浸透的工服时常结满盐渍。

  “当兵就能穿军装,就能离开山沟出去见世面了。”马少利说,拿到入伍通知书后,他连走路都挺直了腰板,因为心里感到“未来很有奔头”。

  初到新兵连,马少利心中“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的念头更加强烈。被子叠不好,他凌晨3点就起床,在被子上反复捏棱角;队列姿势不标准,他对着镜子练踢腿,直到腿酸得抬不起来才罢休。“小事都做不好,还怎么干好专业、当个好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这样对自己说,“要铆足劲补短板、豁出去争第一。”

  1999年,海军组织舰炮专业比武。得知这个消息后,马少利感觉这是个争取荣誉的好机会,兴奋得整夜没合眼。然而,翻开专业教材,他顿时傻了眼:“我高中物理都没学全,这么多高深的专业知识,咋‘灌’进脑子?”

  一天晚上,马少利躲在被窝里背笔记,感觉怎么也背不下来,不由得心里发慌,甚至想就此放弃。可一想到入伍的初衷,他的心中又涌起一股强大的动力:“机会来了就要抓住,我不比任何人差!”

  从那以后,他经常凌晨4点就起床背参数、学操作,连吃饭时心里想的都是电路图。练习装备操作,手上磨出的水泡破了,他就裹块纱布继续练。

  比武前预考,马少利成绩不太理想,有人劝他“别折腾了,你不是这块料”。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毅然选择继续坚持:“没天赋,那就对自己狠一点!”执着追求、勤学苦练的劲头,他一直保持至今。

  后来,海军组织的一场舰员维修技能比武,成为马少利军旅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然而,对他来说,那次的开局又是“逆境”:比武中涉及的舰炮型号,他连见都没见过。

  “大不了从头学!”此后,他天天泡在工厂,一遍遍拆炮、装炮,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十几个小时。在手指被舰炮零件划出一道道伤口后,他终于练出了肌肉记忆,闭着眼睛都能摸准零件。

  比武那天,马少利在电气排故科目中,快速找到了故障点。“能确认吗?如果错了,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面对考官善意的提醒,他冷静下来,又检查了一遍。“没问题,就是这里!”最后5分钟,他动作麻利地更换备件。

  最终,他在6个项目中拿下3个满分,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比武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他激动得握紧拳头——不只是因为胜利,更因为自己终于用行动证明了“我能行”!

  “带出能力过硬的徒弟,是对师傅的最高褒奖”

  2017年,马少利登上国产新型护卫舰宣城舰。那天,看过升级后的舰炮系统图纸后,他失眠了。“图纸上的参数跟老装备很多都不一样。要是我掌握不了,怎么对得起组织信任,怎么带好兵?”马少利这样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心情。

  本领恐慌让马少利一连几个晚上睡不着,然而他并没有气馁。“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决不能战斗还没打响就认输!”此后,带着这股劲头,他开始认真学习掌握新装备,抓住每次实射机会分析射击数据,不断提升舰炮首发命中率和整体射击效能,先后整理出15万字的学习笔记。

  一次,马少利在训练中观察发现,某系统存在改进空间——恶劣海况下,海水可能流进装备造成仪器腐蚀。起初,他提出的改进方案被厂方拒绝,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带着自己制作的模型登门为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最终,他提出的多项革新意见被厂家采纳。

  一天深夜,在某舰艇服役的一名战友给马少利打来电话求助:距离实弹射击只剩很短的时间,但主炮卡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指导战友排除故障后,马少利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怎样才能把自己探索积累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更多战友?”

  思来想去,马少利觉得编写教材是一个好办法。然而,由于缺少编写教材的图文制作相关经验,第一天写作时,他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许久。

  回忆自己当年学炮的艰辛历程,为了让战友少走弯路,马少利下定决心要把教材编好:“没有经验就学,多学自然就会了。”舰炮结构复杂,光画一张电路图就要耗费很长时间,马少利经常加班加点干到凌晨,后来干脆把床铺搬到战位。有时,图纸示例画到一半思路断了,他就趴在桌上闭眼小憩,醒了又继续工作。

  历经700多个日夜,马少利编写的《某型舰炮电气原理与维修》终于完成。这本教材被海军作为统编教材推荐到各单位广泛使用。拿到样书那天,马少利深感欣慰:“以后,战友们不用像我当年那样走弯路了。”

  教材编写完成,马少利并没有就此止步,又开始自学视频微课拍摄制作,还牵头成立枪炮专业工作室和舰炮模拟训练室,发挥集约专修优势,拓宽专业骨干培养路径。

  制作的微课获得战区海军二等奖、培养的骨干成为不同岗位中坚力量……马少利说:“带出能力过硬的徒弟,是对师傅的最高褒奖。”

  “我要让手中的每发炮弹都像长了眼睛”

  2022年协助兄弟单位排除舰炮故障的那次经历,让马少利记忆犹新。

  当时,兄弟单位一艘舰艇主炮卡弹,随时可能发生爆炸。马少利一登舰,舰领导就递来防弹衣:“老马,穿上!”马少利却摆了摆手——不是不怕,而是“穿这个耽误时间。况且,弹药真的爆炸了,穿了也没用”。

  排故现场,马少利将主炮班长拦了下来:“你的孩子才两个月大,要是出事,娃咋办?让我来!”说完,他弯腰钻进狭小的炮舱。尽管心里也十分紧张,可一想到已经和舰炮打了这么多年交道,马少利镇定下来,反复告诉自己:“我肯定能行!”

  连续排故数小时,马少利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直到把故障弹安全取出。看着他走出炮舱时几乎虚脱,舰领导忍不住红了眼眶,马少利却笑着说“没事”。走下舰艇后,他给妻子发了一条信息:“我没事,别担心。”

  对家庭的愧疚,是马少利心中难言的痛。2015年的一天,马少利随舰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归来,早已在码头等候的妻子哭着告诉他:“咱爸突发脑梗,走了!”突如其来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让马少利大脑一片空白。他两腿发软,一下子瘫倒在地。

  匆匆赶回老家,墙上的日历一直停在父亲去世那天,锅里还留着没来得及盛出的面条……

  那天,他坐在老家的屋子里,一遍遍翻看家庭相册,忍不住泪如雨下。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马少利很快归队,把悲痛埋在心底,一如既往参加训练,备战即将到来的演习任务。

  那次演习期间,资阳舰突遭外舰强行穿越舰艏。“战斗警报!”马少利冲向战位,仅用数秒即锁定对方驾驶室。“供弹到位!”马少利语气坚定地向舰指挥员报告。

  对峙中,有的年轻战士感到紧张,马少利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别怕,有我在!”马少利告诉记者:“假如战争真的来临,我要让手中的每发炮弹都像长了眼睛,首发命中,发发制敌!”

  经过紧张对峙,外舰最终掉头撤离。

  返航时,马少利站在甲板上,望着浪花拍打舰体,心中思绪万千:“守护祖国海疆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爸,我没给您丢脸……”

  如今,过往的挫折与荣誉、愧疚与自豪,都化作马少利前行的动力。“我们虽平凡,但要努力成为‘不一样的烟火’。”马少利经常对年轻战友说的这句话,正是他用奋斗书写精彩军旅人生的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