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起走近这群参阅部队士兵,探寻阅兵背后的动人故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一起走近这群参阅部队士兵,探寻阅兵背后的动人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9-05 09:28

受阅荣光——参阅部队士兵速写

 

  在两公里外守望

  ■刘仁浩 解放军报记者 吴安宁

  建国门内大街,距离天安门约2公里处。

  初秋的晨光透过远处高楼的缝隙,洒向整齐列阵的运输车,在锃亮的车窗玻璃上折射出点点光晕。发动机舱余温还未散尽,负责车辆维修保障的李文举攀上运输车,熟练地打开舱盖,对内部各系统进行检查。从错综复杂的油路、电路,再到底盘的每一个螺栓,逐个部位他都进行细致核查和校验。

  李文举中等身材,脸形瘦削,突出的颧骨上有着长期户外工作的痕迹,一笑就露出两条深深的法令纹。

【人物名片】李文举,第七十一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一次。周乃军摄

  这是从军18年的李文举第一次参加阅兵,也是第一次到首都北京。作为负责装备维修检查的保障人员,他没有机会随受阅队伍走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检阅。

  李文举知道自己的战位看不到天安门城楼,但从几次合练到正式阅兵那天,每每想到自己离祖国的“心脏”如此之近,他的心里就有些激动,好几回不自觉地朝着天安门方向眺望。

  阅兵当天,李文举只专注于车辆保障工作。他钻进车底,从作训服左胸口袋里掏出一张手绘的装备“经络图”,对照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继续对运输车底盘做检查。其实,这张装备“经络图”他早已烂熟于心,但想到此次任务必须万无一失,他还是选择时刻带在身上。

  新型运输车系统更加模块化信息化,每个模块内部布满像“迷宫”一样的线路。刚接触这台新型运输车时,李文举翻看装备资料,经常在厚厚的说明书里“迷路”。为了搞清楚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他抱着厚厚的材料啃了一遍又一遍。训练间隙,他一有时间就钻到运输车底,拿着手电筒对照资料逐个部件核对,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

  “就像中医行医问诊前需要了解人体的经络一样,我把全车的油路、气路、电路都梳理出来,哪根管线容易磨损、哪个接口常出故障,每一个疑点、每一处隐患都清清楚楚地标在这张图上。”谈起自己手绘的20多张装备“经络图”,李文举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对装备方队而言,阅兵场上展示的是装备的威武雄姿,而背后支撑的是过硬技术保障能力。李文举对这些钢铁运输车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看来,“装备虽不会说话,却有自己的脾气。你对它多一分耐心,它就给你多一分可靠;你把它研究得越深,它给你的信心底气就越足”。

  为了让其他修理技师和驾驶员更快熟悉装备的“脾气”,李文举又把控制模块等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重要部件,单独绘制成放大示意图。原本错综复杂的线路,在他的笔下变得条分缕析。他还用不同颜色的箭头标出日常维修保养的关键部位,让人一目了然。他所绘制的装备“经络图”,成了方队车辆保障人员人手一份的指南。

  前不久,方队一台运输车某传感器突然出现信号不稳现象。虽不影响车辆低速行驶,但李文举不想放过任何故障隐患。当晚,他头顶探照灯,拿着“经络图”细致排查,很快在一处插接器的针脚上找到了“病因”。

  太阳已爬上树梢,收拾完工具箱的李文举和其他装备保障人员准备退场。运输车即将出发,李文举站在那里,再一次远远望向2公里外的天安门。

  “驾驶员、乘载员能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那是无上的光荣,但我们修理技师是‘铁骑’的守护者,让车辆顺利通过天安门,就是我们的荣光!”李文举一如既往仔细检查运输车每一个细节后,目送车辆出发。

  这眺望的目光里,写满了一名维修技师对使命的忠诚与担当。

  山城“玫瑰”

  ■兰济民 解放军报记者 刘宝瑞

  受阅方阵中,军姿挺拔的女兵刘姣姣目光如炬。巴渝山水的灵秀浸润着她的眉眼,山城儿女骨子里的韧劲儿,化作眸中灼灼的光。

  这是刘姣姣第二次参加阅兵。2019年,她作为女兵方队一员走过天安门广场,每一步落脚都铿锵有力。

【人物名片】刘姣姣,北部战区总医院某中心一级上士。孙卓文摄

  刘姣姣的根,深扎在重庆云阳苍茫的群山里。那条挂在悬崖峭壁间蜿蜒如丝带的盘山路,深深刻进她童年的记忆。小小年纪的她,便学着在嶙峋的石缝间寻找落脚点。

  “我们山里头娃儿,路都是自己‘踩’出来的咧!”每每忆起,她笑声清脆,带着山风般的爽朗。正是这份大山赋予的平衡感与耐力,让她初入军营便崭露头角。

  当一同入伍的战友还在为3公里长跑能否及格而苦恼时,刘姣姣就能以轻快的脚步征服5公里越野。崎岖的山路,早已将坚韧二字,无声地刻进她的步履。

  这次阅兵,刘姣姣入选联勤保障部队方队。“卫勤兵是战场上的生命防线,我们要向全国人民展现卫勤战士良好的精神面貌。”方队长的话,她铭记在心。

  盛夏的柏油路面蒸腾着热浪,灼热的阳光照着脸颊,但她的军姿始终如青松般笔挺。

  “我不怕热,从小就习惯了。”山城的火辣,在刘姣姣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训练场上,她是出了名的“质检员”,看到身边战友动作不达标,立马帮她们纠正。休息时,她又秒变战友们的“开心果”,偶尔蹦出两句重庆方言,像热锅里跳动的辣椒籽,引爆大家的笑点。

  刘姣姣贴身珍藏着一封家书。母亲那娟秀的小楷,仿佛穿透纸背:“娃儿,走得稳稳当当的,让全国人民看看,咱们重庆姑娘骨头硬得很!”家人的期望始终被刘姣姣装在心里。

  清晨的雾霭尚未散尽,她已身着荒漠迷彩服站在队列中,尽情展现着山城“玫瑰”的巾帼风采。

  “向右——看——”当激昂的口令声响彻云霄,她与战友们伴着大地强劲的脉搏,正步向前。

  那天,刘姣姣走下训练场后,收到一份来自家乡的包裹。打开一看,是她父亲亲手熬制的辣椒酱。浓郁的辣椒香味透过塑料膜钻出来,勾起了她家乡的记忆。这是她特意嘱托家人寄来的,想让战友们尝尝家乡风味。包裹中还带有一张字条,上面是父亲的字迹:“娃儿好样的,给咱家争光了!”

  刘姣姣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她军旅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她至今记得首次参加阅兵训练时,父亲给予鼓励:“娃儿,你看咱屋头熬的火锅底料,是不是时间越久越香、越熬越劲道?同样的道理,军人的气质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出来的,而是需要长期实打实的磨炼。”

  取完包裹回来时,路过了军容镜,刘姣姣习惯性地照一照,确保军容严整。那一刻,她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父母为自己骄傲的模样。

  过些天,她将要坐上前往东北的列车回单位,离山城故乡又远一步。手里捧着这些辣酱,她的指尖仿佛触碰到故乡温热的土地。山城的山脉在记忆里连绵起伏,从那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坚韧,不断坚实着她向上攀登的步伐。

  一路追“光”

  ■徐群程 解放军报记者 刘 敏

  “啪!”一声清脆的劈枪声响起,武警部队方队几乎同一瞬间完成劈枪动作,枪身在阳光下划出整齐的弧线。

  受阅队员王白杨双手紧握钢枪,枪托重重砸在右胯。落地沉枪、移握枪颈、劈枪摆头,这个被称为“三把枪”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很多遍。

  【人物名片】王白杨,武警北京总队某中队上等兵。陈冠霖摄

  不远处,方队基准兵齐晓光身形挺拔,每一步移动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去年3月,齐晓光和王白杨刚刚相识,但他们的故事要从6年前说起。

  2019年,14岁的王白杨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国庆阅兵直播。屏幕里,武警部队方队“三把枪”动作干脆利落,镜头的特写给到了基准兵齐晓光。这帧画面悄然定格在王白杨脑海里。

  后来,王白杨又在网上看到齐晓光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视频中,齐晓光蒙眼踢正步的片段,再次让王白杨感到震撼,便记住了“齐晓光”这个名字。一个参军入伍、参加阅兵的梦想,悄然扎进王白杨心里。

  5年后,当入伍通知书送到家时,王白杨背上行囊对父母说:“我要去追寻那束‘光’。”

  新训期间,他的队列考核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当班长问及入伍初衷时,他眨着明亮的双眼,一板一眼地回答:“我想成为齐晓光那样的人。”

  新兵下队那天,一份惊喜命运般落在这个执着追梦的年轻人头上。在迎新队伍中,王白杨和站在队伍前面的一个人视线交汇时,一眼认出了偶像的脸庞,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恰巧被分到齐晓光所在中队。回想那次与榜样相见的场景,王白杨坦言:“真的像做梦一样。”

  “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他人产生深深的影响。”已成长为中队长的齐晓光,与王白杨谈心后,在带兵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

  今年,王白杨和齐晓光双双亮相于阅兵训练场。然而,初次参加阅兵的王白杨,遇到了不少困难挑战,前几次队列考核中成绩并不理想。他也深切感受到“标准”二字的分量。

  王白杨认清了差距,通过刻苦训练,把标准“印”在了身上——随着枪托一次次触碰右胯,他的动作也一步步接近标准。最终,他以优异成绩入选第一排面。

  阅兵当天,《分列式进行曲》响彻长安街。口令落地的瞬间,王白杨脖颈发力,头部利落地转向右侧,用余光时刻对齐排面的线条。而这笔直线条的尽头,正是他追随6年的榜样。那一刻,受阅的荣光和圆梦的喜悦交织在他的心头。

  从远处仰望,到如今并肩前行,那些磨出的茧和流过的汗,都成了王白杨靠近榜样时最扎实的印记。任务结束后,齐晓光送给王白杨一份礼物——一把标尺,上面刻着一行小字:“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照亮更多的追光者。”

  不一样的“亮相”

  ■王子杰 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报告,车辆故障报警!”阅兵训练场,阵阵轰鸣声中,一辆跟随方队行驶的战车,报警灯突然闪烁。

  随车保障的杨玉柱循声而去。他箭步上前,迅速锁定了故障点。紧接着,扳手在他手中翻飞,备用件随即被换上,故障很快被消除。

  【人物名片】杨玉柱,海军陆战队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三次。柴清鹏摄

  入伍26年来,杨玉柱始终铆在装备维修一线,掌握4代18型装备维修保养技能。战友们说:“杨班长有绝活,耳一听就知道装备故障点,手一摸就知道零部件的磨损程度,神奇得很。”

  今年是杨玉柱第4次参加阅兵保障,保障轮式装备却是第一次,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杨玉柱熟悉这样的感觉。

  2009年,他保障新型两栖步战车受阅。一次训练期间,战车发出故障警报,这个曾经闭眼都能拆装变速箱的技术能手急得满头大汗。老装备故障都在明面上,新装备更加集成化,需要对电子系统、软件程序等熟悉掌握。为此,他开始抱起厚厚的说明书逐页研读,经常“泡”在车内研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老杨保障的战车,大家都放心。”两栖突击方队主教练的评价,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杨玉柱对装备性能的苛求、对新技术的钻研和对维修工作的执着,让方队官兵心中有一种“安全感”。

  “我们保障的装备走下阅兵场,就能走上演兵场。”杨玉柱说。他始终瞄准战斗力提升搞保障,不断革新训练器材,提升保障质效。2019年阅兵集训期间,为了改进某检测设备存在的不足,他成功研制出某型电磁阀检测设备。任务结束后,该设备就被运用到部队训练中,他也因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从水际滩头到远海大洋,从平面登陆到立体运用,从两栖攻坚到跨域合成,杨玉柱一路见证海军陆战队的变化发展。

  装备的快速迭代升级,让他感到被时代推着走。而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兵并不甘心于被动跟随,总想在新的发展浪潮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今年,他又研制出液压油品检测设备,大幅提高了装备检测效率。

  尽管杨玉柱参加了4次阅兵保障,但都是从视频回放中看到阅兵现场的震撼与隆重。今年,他依旧坐在战车后侧封闭的舱室里,紧盯数据屏上的参数,缓缓经过天安门广场。

  不一样的“亮相”,同样的荣光。在战车的轰鸣声中,他清晰听到铿锵有力的军乐声和现场的欢呼声,感受到祖国大地搏动的心跳。

 

  封面摄影:宋 雯

  版式设计:张 淦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