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小扬气镇,矗立着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三支队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载了抗联三支队的英勇事迹——尤其库楚河战役,三支队抗日健儿浴血奋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我百余名抗联战士为国捐躯,血染苍山草木,忠骨埋于雪野。誓践马革,气若长虹。
库楚河位于大兴安岭林区南沿,域内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冬季酷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年平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最冷可达零下48摄氏度。
库楚河战斗形势图。
东北抗联三支队支队长王明贵回忆战斗经历。
1941年6月,抗联三路军三支队奉命西征北上,挺进大兴安岭开辟游击区。9个多月里,他们强攻镇威庄,奇袭宝山镇,巧取益昌伐木公司,勇夺罕达气金矿,连胜20余仗,捣毁日伪金矿和伐木场10多个,威震东北。日军数次围剿不成,恼羞成怒,遂于1942年1月,调集日伪军、森林警察2万余人组成“讨伐队”,进行大规模“讨伐”。我抗联百余将士与敌苦苦周旋,食不果腹,眠无卧处。
2月的库楚河冰雪连天,正是“火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12日晨,抗联三支队转移至库楚河边的山坳,误入敌人埋伏圈。狡猾的日寇利用白色伪装占领两侧高地,从东、南、西三面对我形成包围。支队长王明贵回忆,“开始只听见枪响和人倒,不见敌人在何处。后来才发现敌人在东山。我们这一百二十余人的队伍,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牺牲八十多人”。激战中,宣传科长陈雷右手腕动脉被打断,鲜血飞溅,经简单包扎,继续坚持战斗;大队长任德福全身18处受伤,无法站立,只好卧地指挥……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大家意志坚定: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与侵略者拼到底。
借助山林掩护,王明贵率部向西冲出。刚出重围,又遭遇敌人,从上午一直战斗到天黑,损失惨重。随后,他们饿着肚子走了3天3夜,途中不断被敌追击。3个没有负伤的人抢占了山头,拼死掩护战友撤退……就这样,三支队一路且战且走,最后只剩下了十几名同志,并且全都遍体鳞伤。
库楚河战役是东北抗联艰苦抗战的一个缩影。在祖国东北白山黑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克服极度艰难困苦,与日寇殊死战斗14年,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授衔授勋仪式上深情地对曾任东北抗联三路军政委的冯仲云说:“你们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要艰苦呀!”
(作者:张红静 “战史回眸”栏目图文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