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龚国曦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回溯1990年4月,5名中国军事观察员奔赴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自此拉开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1992年4月,400名官兵组成的维和工程兵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实现成建制参与维和行动的突破。35年间,中国军队的维和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马里、南苏丹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官兵超五万人次,先后承担26项联合国维和任务。如今,1800余名中国军人仍坚守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等7个任务区及联合国总部,在修路架桥、扫雷排爆、物资运输、医疗救治等岗位上,为冲突地区民众筑起安全屏障,助力当地恢复稳定与发展。
他介绍,作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出资国,同时也是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承诺。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宣布六项重要承诺后,中国军队持续推进维和能力建设:建成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涵盖步兵、工兵、医疗、直升机等10类专业力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维和待命力量,且三次通过联合国考察评估;累计为七十多个国家培训维和人员1600余人次,开展扫雷援助、医疗培训等专业项目;向非盟提供1亿美元无偿军事援助,支持非洲国家提升自主维和维稳能力;通过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约1.19亿美元支持127个维和相关项目,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坚实保障。
论坛现场,两位曾深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一线的代表分享的亲身经历,让中国维和军人的专业与奉献更加鲜活。国防大学大校、副教授敖毅曾两度赴维和任务区,2022年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北战区任职时,他率领印度、孟加拉、卢旺达等国分队,组织实施了一场持续23天的联合护航行动,全程140公里的交火区中,后勤团队实现“零伤亡”通过,赢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而在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特派团期间,他在冲突频发的迈拉山区,仅用三个月就带领团队建成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临时行动基地,被联合国总部赞为“奇迹工程”。“这一切离不开国内专业化、实战化的培训。”敖毅说。目前,中国已构建起覆盖高、中、初三级的维和培训体系,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40余期,培养中外维和人员1.3万余人,为维和行动输送了大量专业力量。
来自联合国总部行动支助部后勤司医疗参谋、少校代婷钰,则讲述了在“最危险任务区”马里的医疗坚守。马里任务区曾在一年内有14名维和人员遇袭牺牲,她任职期间平均每两天就要组织一次伤员后送任务,累计完成伤员后送83人次、紧急医疗后送30人次。一次运输分队遭遇IED(简易爆炸装置)袭击的事件中,6名危重伤员远超当地二级医院的救治承载能力,中国维和医疗团队连夜奋战,48小时内分批次将伤员稳定后送,圆满完成抢救任务。除了保障维和人员安全,中国医疗分队还深入当地社区:在黎巴嫩,为受关节疼痛困扰的老人提供治疗与康复指导;在刚果金,编写卫生手册、传授净水与防蚊知识;在埃博拉疫情期间,严守防护标准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用医者仁心搭建起友谊桥梁,更让中医针灸、拔罐等技术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从1990年的5名军事观察员,到如今遍布全球的维和队伍;从完成基础任务,到以技术与培训赋能国际维和合作,35年的维和历程,是中国军队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守护世界和平的生动实践。
最后,龚国曦表示,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共同建立起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愿同所有爱好和平国家一道,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