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英雄天兵正高飞

来源:央视网2025-09-25 10:37

  空降兵某部官兵开展水上跳伞训练。宣世豪/摄

  9月17日,空降兵部队迎来成立75周年纪念日。从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在古城开封组建,到如今成长为一支具备全域作战、立体突击、战略投送能力的尖刀力量,这支传承上甘岭英雄血脉的部队,始终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如磐信念,高擎黄继光英雄战旗,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壮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空降兵部队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加速推进转型建设,构建现代化空降作战体系。从装备升级到战法创新,从全域演训到亮剑赛场,从抗震救灾到服务人民,空降兵部队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铮铮誓言,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这是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铁血劲旅。

  赓续红色血脉

  位于中原腹地的空降兵某旅营区外,一座巍峨的伞塔庄严矗立。组建初期,在装备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空降兵从这里迈出了从天而降的第一步,这座伞塔也成为空降兵铁心向党的见证,被誉为空降兵的“摇篮”。

  每当仰望伞塔时,官兵们都会肃然起敬。1950年9月17日,来自全军40多个军级单位的数千名指战员云集于此。他们中,不乏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英雄模范,各级干部绝大多数降级使用、高职低配,但都义无反顾、毫无怨言。

  “首长说,新中国需要空降兵,我们这些老兵就得带头。那时候大家都在笔记本上写:为了新中国的空降兵事业,奉献一切!”作为第一代空降兵,已经96岁高龄的王福荣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依然激动不已。从成立那天起,空降兵部队就将忠诚信仰融入灵魂血脉,写在山海之间。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央军委作出扩建空降兵的重大决策。1961年3月,战功赫赫、威震敌胆,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一战成名的志愿军第15军听令改建为空降兵第15军,让空降兵如猛虎添翼。

  在空降兵军军史馆前,两尊5米高的黄继光、邱少云铜像引人注目。走进空降兵部队任何一个营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英雄气质:营门口的英模灯箱上,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英雄的画像格外醒目;训练场旁的宣传栏里,“上甘岭特功八连”“模范空降兵连”等英模连队的战斗历史图文并茂……走进这支部队,目光所及的一切,都能让人感受到英雄精神、红色基因的传承。

  也正是赓续传承的英雄精神,激励着这支部队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为忠诚使命作出生动注解——1950年9月29日,62名官兵乘机升空,在仅进行11天地面训练后就实现首跳,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81年9月,4000余名空降兵官兵参加某大项演习,空降兵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1998年,1.5万名空降兵官兵战斗在抗洪一线,连续攻坚79个昼夜,以未溃一口、未破一垸的战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5月,1.1万名空降兵官兵第一时间奔赴汶川地震灾区。“空降兵十五勇士”在5000米高空义无反顾纵身一跃,开辟出空中救援通道。

  2024年11月4日,习主席亲临空降兵军视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空降兵部队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亲自标定了空降兵部队建设发展的战略方向。广大空降兵官兵感到无上荣光,也深知肩上承载的重大使命,他们立下誓言,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降兵部队不懈奋斗。

  75年来,英雄辈出的空降兵部队正是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才保证了在各种风浪挑战面前经受住考验,在各类演习演练和国际军事比赛舞台上赢得非凡荣誉,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和转型建设中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聚焦核心能力

  “空降兵的战斗力,是跳出来的!”75年来,从85米伞塔到万米高空,从单兵伞降到重装集群,空降兵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对极限的挑战。

  “跳!跳!跳!”今年5月,豫北某训练场,随着指挥员的口令,近百名空降兵官兵依次跃出运-20机舱,湛蓝的天空中瞬间绽放出一朵朵洁白的伞花。

  “注意保持队形!空中观察友邻点!”地面指挥车上,空降空投技师正在通过电台实施指挥。他介绍说:“现在我们用的是新型主战圆伞,着陆冲击力更小,战士们的安全更有保障。”

  而在75年前,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官兵就利用伞塔练习跳伞。

  老一辈空降兵官兵凭借战争年代淬炼出的战斗精神,一次次突破桎梏,挑战极限。到20世纪50年代末,他们连续攻克水上跳伞、夜间跳伞、高原跳伞、亚热带地区跳伞及丘陵地带跳伞等一系列课目,迅速形成“越点攻击、立体跨障、垂直打击”的战斗能力。

  1961年,由于使命任务变化,空降兵由师扩编为军。改变的不仅是人数,更是装备建设、人员素质、战术战法的综合提升,以及空运、空投和空降等核心军事能力的全面提高。

  小兴安岭雪山老林空降、广西热带原始森林野战生存、海拔4600米喀喇昆仑山高原试训、人迹罕至的南海孤岛实兵演训……20世纪70、80年代,空降兵练兵足迹遍布全国,空降作战能力稳步提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军委把空降兵列为重点建设部队,空降兵部队的发展由此步入快车道。这一时期,空降兵自主研制出抗风性能强、着陆速度小的新型伞具,部队空降手段更加灵活。

  此后,空降兵的伞具装备快速更新换代。2003年8月,空降兵又成功推出新型武装翼伞。它采用主伞与备份伞一体化背式结构,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滑翔功能,使空降兵具备了在空中“操枪弄炮”的能力。

  如今,主战圆伞、高空翼伞、低空伞、双人伞等10余种不同型号、性能各异的伞具相继列装部队,使空降兵进入战场的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伞具装备。进入新世纪,空降兵部队利用国防科研技术的新成果,8年内实现在空降空投领域里的“三级跳”:2002年6月,重型装备的空降空投取得历史性突破,保证了各种车辆、火炮等大型装备能随机空投,为重型装备伴随空降作战创造了技术条件。2005年8月,重型装备3件连投实施成功。中国继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后掌握了这一关键技术,使空降兵远程突击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2008年9月,首次实施人员和重型装备同机空降,空降兵快速机动能力跃上新高度……

  与此同时,一批批专用空降兵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适合空降突击作战的步战车、突击车相继形成空降作战能力;武装直升机、各种型号的运输机也走进空降装备行列。

  装备升级带来战法革新。从北国寒区到高原戈壁,再到沿海岛屿,官兵们在各种极端环境和特殊气候条件下,一次次砥砺胜战刀锋。

  2017年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空降兵体制编制焕然一新,推动部队向信息化多元合成力量体系转型。

  “从将军到士兵,从男兵到女兵,官兵普遍掌握两种伞型、3种机型、5种地形条件下全装伞降作战技能,具备了全方位跳伞作战能力。”空降兵部队领导介绍。

  近年来,随着空降兵与运-20等大型运输机部队联合训练常态化展开,部队成建制集群跳伞、大规模重装空投能力不断得到强化与提升。

  75载风雨征程,75年砥砺奋进。今天,空降兵部队已由初建时的单一兵种,发展成为拥有炮兵、航空兵、装甲兵等20多个专业兵种组成的“飞行合成军”,具备“随时能飞、到处可降、降之能打、战之必胜”的全方位作战能力。

  瞄准世界一流

  近年来,空降兵部队主动适应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重塑“平战一体、战建合一”的兵种建用模式,常态参加联合演练、验证战法打法,探索并建立起与作战任务紧密相连的指挥运行、力量编成、作战运用、体系支撑、联勤保障等制度机制,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上实现更多突破。

  今年8月,空降兵某旅整建制奔赴异地展开联合作战演练,内容由全要素向全体系转变,重点检验体系制胜战术战法,全面锤炼联合作战能力。

  演练中,航空兵部队开辟空中通道,侦察卫星提供情报支撑,该旅官兵驾驶新型空降战车快速机动,精准摧毁“敌”目标。

  “这就是体系作战的威力,单靠一个兵种很难打赢现代战争。”参与演练的一名指挥员深有感触地说。

  与此同时,他们瞄准发挥兵种特殊优势,持续锤炼“快、远、重、特”等核心作战能力,建立快速反应作战指挥链条,常态开展指挥所战备值班演练和等级部署指挥演练,规范实兵出动流程,缩短部队作战反应时间。

  他们采取空地一体等多种手段,检验和锤炼部队整建制从战略腹地到各个方向的远程投送本领;部队依托运-20等大型运输机,强化成建制、大规模重装空投能力。目前,部队已熟练掌握重型装备多件连投、重装带弹空投、人装同机同降等核心技术;他们狠抓超低空伞降、双人伞降、夜间集群伞降能力提升,部队先后完成整建制超低空伞降突击等险难课目训练,丰富了遂行多样化空降作战任务能力谱系。

  一次次创新,一次次突破,让改革重塑后的空降兵不断向着世界一流空降作战能力目标发起冲锋。2020年8月24日,俄罗斯基斯洛沃空降场,“国际军事比赛-2020”“空降排”项目在这里拉开帷幕,中国空军空降兵参赛队奋勇拼搏,在首个课目“空降集结与急行军”中勇夺第一,以过硬的本领和优良的作风,赢得了各方赞誉。

  不久前,以新型履带系列空降战车编成的空降突击方队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场,向世界展示中国空降新型装备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这是新时代空降兵加速发展的又一缩影。

  “习主席强调,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作为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瞄准世界一流,不断推动部队转型发展。”空降兵部队领导表示,他们将紧盯担负的使命任务,不断推动空降兵由多元力量复合组成向多能模块体系合成跨越、由区域战术配合向全域战役突击跨越、由全疆使用向全域到达跨越,将继续加强空降装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和实战化运用,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空降作战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降兵部队。

  金鹏 陈为森 唐龙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 习近平观看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美丽新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