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信息支援部队某旅军士丁浩在演训任务中调试装备。李伯康摄
初秋,某地域,一场实兵对抗演习悄然打响。信息支援部队某旅中士袁晋杰熟练操作设备开辟空中信号通道,实现演习地域网信支撑全覆盖,过硬的专业技能受到上级肯定。
“感谢组织的信任与培养,我将继续努力、练强本领,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添砖加瓦!”演习结束,得知自己顺利留队的消息,袁晋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我们共有70余名士兵搭上军士选晋‘直通车’,都是各自战位上的骨干。”谈及袁晋杰的选晋历程,该旅人力资源科张干事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结合旅队官兵常态化参与重大任务的实际,明确对在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士兵予以重点保留,特别是加大新域新质专业人才保留力度,建立军士选晋‘直通车’制度,立起‘打仗型’人才优先保留的鲜明导向。”
该旅中士王雲博也是这一措施的获益者。2023年9月,王雲博作为定向军士应征入伍,在去年全旅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中取得相关专业第一的好成绩,是该旅叫得响的新域新质专业人才。
去年底,该旅参与某任务急需相关专业骨干前出保障。得知这一消息,王雲博既兴奋又忐忑——想报名去任务一线加压锻炼,又担心影响第二年选晋军士。
在得知该旅推出军士选晋“直通车”制度后,王雲博打消了顾虑。在任务中,面对考验,他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特长,圆满保障各类试验任务30余次,成为所在分队的核心成员。
今年9月,出色完成任务的王雲博作为重点保留对象,搭上军士选晋“直通车”,顺利晋升为中士。
完善的保留使用机制,给优秀人才吃下“定心丸”。前段时间,该旅某连中士孟祥锐的一段选晋经历引发全旅官兵广泛关注。
在这次选晋中,孟祥锐和连队另一名战友岗位相同,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培训经历都满足晋升要求,选晋考核成绩也不相上下。由于孟祥锐刚从某任务地域归队,过去大半年时间都不在连队工作,平时与战友们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在民主测评中不占优势。
按照以往惯例,“连队工作贡献率”是军士选晋的重要标准,也是官兵普遍认可的评判依据。连队党支部成员多次沟通酝酿后认为:不能简单以连队工作作为评判标准,要以战斗力的标尺量长短、定走留。
为此,他们联系任务一线指挥部,了解到孟祥锐作为任务地域骨干力量,学习能力突出,作用发挥明显。特别是他结合部队遂行任务特点,主动编写整理的《战时设备操作手册》,成为任务地域教案教材。
另外一名同志虽然表现也不错,但业务能力相对弱一些。综合考虑,最终,基于保留“打仗型”人才的考虑,连队党支部优先推荐孟祥锐留队。
“推动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要把‘战斗力生成贡献率’作为第一标准。”该旅某营贺教导员说,军士选晋是培养高素质骨干人才的重要一步,必须把过得硬、有潜力的同志留下来,才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为让官兵了解拟参加选晋人员在外执行任务时的工作表现,就协调一线出具任务鉴定,在军人大会上向全体官兵公示;无法返回参加选晋考核,就委托任务地域现地考核并回传录像……在军士选晋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用战斗力的标尺量长短,把遂行重大任务情况作为军士选晋的重要评判标准。同时,为前出执行大项任务的同志拟制个性化选晋考核方案,既严格按照军士选晋规定程序步骤,也坚持一人一策严密组织考核。
顺利选晋后,孟祥锐感慨道:“军士选晋标准更加科学,备战打仗导向愈发突出,大家干事创业、为战赋能的干劲更足了。”
“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经历今年的军士选晋工作,该旅某营程教导员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深了。
该营作为新调整组建的机动通信力量,涉及选晋的士兵多。今年9月,该营有4名在任务地域表现突出的战士因名额限制难以留队。
“同在任务地域,共同遂行任务,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最大限度保留人才,让程教导员颇为苦恼。
“选晋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战斗力建设,不能让辛辛苦苦培养的‘打仗型’人才流失,要尽最大可能保留在练兵备战中有突出表现的士兵。”该旅党委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集中研究,与上级反复沟通,坚持备战打仗急需优先的原则,申请选晋指标向急需专业倾斜,运用计划调控政策,调整4个选晋指标给该营,让骨干人才得以保留。
为把人才保留工作做细做实,他们还深入调研各专业、各岗位人才现状,建起“打仗型”人才“明白账”,细化到岗、精确到人,对“应该有什么人、具体缺什么人、着力育什么人”做到心中有数,推动军士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发展。
前不久,刚刚参与某重大任务的中士李家洛顺利晋升为二级上士。骨干留得下,人才用得好。任务结束后,李家洛系统总结操作规范,在全旅范围内形成可复制的“操作提示清单”,为后续遂行任务储备了宝贵经验。
“立起为战选才鲜明导向,对重大任务中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战士进行重点遴选、重点保留,他们军衔‘升级’的背后是部队打仗能力的整体跃升。”该旅领导介绍,通过紧贴使命任务开展军士选晋工作,真正做到了选优留强。
着眼打仗选人,聚焦胜战育才。前不久,该旅组织任务地域官兵轮换,不少即将面临选晋的官兵不再心存顾虑,主动请缨到重大任务一线加钢淬火,加快推进了旅队军士队伍能力素质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