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革命气节重如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9-30 10:39

  红色文物背后的英雄品格丨革命气节重如山

  崔海山 任雅楠

  图为张森林的《就义辞》,现存于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展柜中,静静陈列着一件泛黄的烈士手迹,上面写着:“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这是抗战英烈张森林牺牲时留下的《就义辞》,短短42字,言悲意壮,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头可断志不可夺”的铮铮铁骨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气节。

  气节,是共产党人的风骨和脊梁,它体现在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使命的无畏担当、对威胁的决不屈服上。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雄,张森林面对敌人的酷刑誓死不降,最终英勇就义,他的光荣牺牲,正是对革命气节最生动的诠释。这种气节,源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见于“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凛然大义,化为唤起千千万万民众同仇敌忾的强大感召力。

  革命气节,源于心怀家国的赤诚之心。“且将毫墨抛书案,怒持剑戟战群倭。”张森林投身救亡图存的抉择,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目睹山河破碎、同胞罹难后,基于深厚家国情怀和崇高革命理想的自觉行动。张森林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冉庄村,从小饱读诗书,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肆践踏中国国土、残害中国百姓。面对敌人的暴行,张森林意识到,只有把民众组织起来同侵略者斗争,才能免遭亡国灭种。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后成为冉庄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冉庄军民与日伪军展开斗争。张森林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把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点燃了民众与侵略者抗争的熊熊火焰。

  革命气节,立于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张森林不仅是饱含报国热情的抗战勇士,也是地道战战术的积极创新者。为了能在平原地区与日军开展游击战,张森林首先在自己家里挖了第一口地洞,成功躲过日军搜查后,便开始推广。在党组织的号召和张森林的带动下,冉庄军民齐心协力挖掘了大量隐蔽洞,从最初的单口隐蔽洞,发展到户户相连、村村相通、能攻能守的“地下长城”,极大提升了利用地道抗击敌人的效能。张森林带领冉庄军民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冉庄军民对敌作战157次,消灭敌人2100多人,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张森林的抗战实践深刻表明,革命气节不只是宁死不屈,更要以过硬本领为基础,融入集体、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唯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关键时刻捍卫正义、保家卫国。

  革命气节,见于生死考验的忠诚担当。1943年,张森林前往耿庄组织秘密抗日会议,会后由于汉奸的告密,敌人包围了张森林等人的住所。危急时刻,张森林机智果断地指挥两位爱国青年学生安全脱险,他与区宣传委员黄岳留下来阻击敌人。长时间枪战过后,两人均身负重伤,黄岳饮弹自尽,张森林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要他交出各村党员名单、画出冉庄地道的线路图,并想尽办法诱使他投降,张森林断然拒绝:“宁死不当亡国奴!”最终,残忍的敌人将他活埋。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和死亡威胁,张森林以生命践行了对党、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大义凛然和坚贞不屈,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气节风骨。

  血性胆魄不会凭空产生,精神品格更不会自然生成。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涵养的革命气节,需要我们在艰苦环境和重大任务的摔打磨砺中赓续传承。新时代新征程,革命军人做到永葆革命气节,就要牢记军人职责,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不懈奋斗、昂扬奋进,以对党的赤诚忠心践行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要瞄准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继承发扬革命先辈战胜强敌的斗争智慧和勇气,继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聚焦使命任务,苦练杀敌硬功。要在实践中涵养忠诚担当、展现气节风骨,面对风险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重大任务考验中坚定信念、淬炼本领、敢打必胜,用忠诚和担当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