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军校丨“蓝天有我,请祖国放心”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中国军校丨“蓝天有我,请祖国放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9-30 11:02

  贾伟艺 蒋利刚 沈思雨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现场观看飞行表演。胡尔根摄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现场,学员进行刺杀操表演。王刚摄

  金秋九月,北国春城,天空湛蓝如洗。

  微凉的秋风里,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如期举行。

  这是一场蓝天的盛宴,更是一曲青春的礼赞。

  天空中,两架歼-16飞机呼啸升空,完成一系列空战动作,航迹划破天际。

  地面上,空军航空大学2025级飞行学员钱景琦,仰首凝望着那片他将以青春和热血守护的蓝天。

  一旁,刚刚完成刺杀操表演的学员马绍凯仰望着同一片天空。虽为地面专业学员,但那同样是他誓言用生命捍卫的疆域。

  在活动现场,还有许多像钱景琦和马绍凯一样来自空军航空大学的年轻学员。虽然岗位不同,但他们都以青春的担当,叫响新时代空军学员的铿锵誓言——

  云端的梦想

  刚满18岁的钱景琦从未想过,自己的“成人礼”会如此令人心潮澎湃。

  一个半月前,钱景琦乘坐运-20飞机来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当飞机穿破云层,看着舷窗外翻涌的云海,听着机舱内回荡的嘹亮军歌,那一刻,这个稚气未脱的少年,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曾经遥不可及的蓝天梦想。

  云端的梦想令人向往,但通往云端的道路并非坦途。初入军校,高强度的训练让钱景琦倍感压力:队列动作不够协调,单杠考核成绩不理想,单兵战术也总是落后。最让他难忘的是第一次3000米跑考核,尽管拼尽全力,成绩还是未能达标。

  “地面的路都走不好,又怎么能飞上云端?”深夜,钱景琦打开自己的日记本,郑重写下这句话。

  从那天起,每天清晨,当战友们还在睡梦中,钱景琦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操场上;傍晚训练结束后,别人返回宿舍,他仍在跑道上加练。汗水一次次浸透衣衫,也让他的步伐愈发稳健。

  如今,站在活动现场,钱景琦的身姿更加挺拔,眼神也比刚入学时坚定了许多。

  “选择蓝色,就有了雄鹰的本色……”面对歼-20、运-20等大国重器,钱景琦和其他千余名新飞行学员一道齐声高唱校歌《蓝天召唤我》。

  阳光下,这些为蓝天召唤而来的年轻学子们目光坚毅,正用日渐坚实的步伐,不断拉近自己与梦想的距离。

  空中,4架歼-20飞机以两两相对的阵型,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呼啸而来,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术对穿。驾驶其中一架长机的,是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学员张凯。

  十几年前,张凯和这些年轻学员一样,怀揣着飞行梦想从这里起步。

  聆听着“龙吟”,正在地面服务保障的飞行学员廖文翰激动万分,目光紧紧追随着战机的轨迹,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去年,学校曾专门邀请张凯返校座谈,遗憾的是廖文翰当时未能到场。后来,当他了解到张凯两夺“金头盔”的经历时,这位师兄便成了他心中的榜样。如今,已经进入飞行训练阶段的廖文翰,心中暗暗定下“要驾驶最先进战机”的目标,自我加压,主动加练,不断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

  “鹰击长空,必经崖边练翅之苦。”在飞行表演间隙,廖文翰终于见到张凯,当面聆听他的成长感悟。廖文翰请张凯为自己签名,并与他约定:加力起飞、乘风而上,在不远的将来共舞蓝天、并肩作战!

  青春的锋芒

  青春最动人的,莫过于拼搏之中淬炼的锋芒。

  “左转突刺——杀!杀!”

  空军军乐团《制胜云巅》的旋律还在空中回荡,“飞鹰武术队”的刺杀操方阵已整齐列队,凛然登场。180名学员身着作训服,手握钢枪,动作刚劲有力,声音响彻云霄,让人血脉偾张。

  站在最前方的学员马绍凯,是整个方阵的基准兵。基准兵,意味着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成为全队的标杆。表演过程中,他突刺有力、步伐沉稳,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干净利落,展现出扎实的训练功底。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场上气势十足的标兵,在训练初期却连一声响亮的“杀”声都喊不出来。

  “第一次训练时,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差点听不清。”马绍凯说,自己的性格有些内向,刚刚加入武术队时总是放不开。

  也是这时,学员队组织“学战史、战例、战将、战斗英雄”交流分享会。当听到“70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空,老一辈飞行员不畏生死,驾驶战机冲向敌阵,用‘空中拼刺刀’的勇气,打出了人民空军的赫赫威名”时,马绍凯内心被深深震撼了。

  那些驾驶战机冲向敌阵的先辈,当年也正是和他一样年纪的年轻人。他们在生死考验面前展现出的血性胆气,让马绍凯忽然明白了什么才是军人该有的样子,也懂得了青春能够承载怎样的重量。

  “作为一名空军学员,我的血脉里流淌着‘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基因,绝不能被这点困难压倒。”从那以后,训练场上的马绍凯像是换了一个人,伴着一声声响亮的“杀、杀、杀”,他的动作不仅标准,更透着坚毅,他也逐步成长为方阵骨干。

  这个过程中,马绍凯也渐渐明白,青春的锋芒,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来自每一次突破自我的磨砺。当这份坚韧融入血脉,青春的锋芒便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展露。

  跳伞模拟区前,学员卢嘉禾正耐心指导前来参观的青少年模拟跳伞。“轻拉左边伞绳,慢慢调整角度,保持身体稳定……”他语气沉稳、手势精准,全程专业从容。

  当卢嘉禾把印有编号的“模拟跳伞合格证书”递到一个孩子手中时,看着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张真正的“跳伞合格证书”,那是两个月前,他用勇气和坚持换来的。

  刚开始听说要进行800米高空跳伞时,卢嘉禾心中不免打鼓。为了克服恐惧,他一次次站上模拟跳台,感受失重瞬间的冲击;为了让动作更加标准,他反复练习离机姿势和操纵要领,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实跳那天,卢嘉禾深吸一口气,从机舱纵身跃下,果断开伞、调整姿态,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那一刻,俯瞰脚下的壮美山河,听着耳畔呼啸的风声,卢嘉禾感到,勇于迎接每一次挑战,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使命的接力

  为期5天的航空开放活动,吸引了近百万观众参加这场蓝天盛会。

  天空中,“红鹰”飞行表演队8架战机呈钻石队形掠过天际,同步完成攀升、翻转等高难度动作,流畅的协同与精准的姿态赢得阵阵掌声。

  下午,飞行表演结束后,教员们返回内场,飞行学员夏浩恩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

  “教员,这个动作太酷了!”夏浩恩话语中充满敬佩。

  “无论是表演还是实战,作为飞行员,我们的根本使命是制胜空天战场。”表演队飞行员、飞行教员刘树凯拍了拍夏浩恩的肩膀,指向一旁的飞机对他说,“别只看表面的‘酷’,飞行表演从不仅为好看,核心是为‘战’。”

  一个“战”字的背后,是对飞行教员们的极大考验:飞行表演中要与多架战机保持协同,稍有差池便有风险。在实战中,这种编队协同与姿态控制能力,能帮助战机规避风险、协同作战;日常教学里,它也是绝佳载体,帮助学员快速掌握编队飞行要领,绝非“花架子”。

  或许外人难以完全体会,这样一场飞行表演会在年轻学员心中激起怎样的波澜。而这些飞行教员正在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这些年轻的“天之骄子”更加明白这身飞行服所承载的重量,正如多年前教员教导自己时一样。这份使命,正在一代代飞行员间接力传承。

  当一架架战鹰划破长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时,在热闹的背后,是该校近2000名学员志愿者默默付出的身影。这其中,就有大三学员战春晓。

  从解答问询到帮助寻人,从失物招领到应急救助,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就是志愿者们工作的内容。他们熟记每场飞行表演的准确时间,却因岗位背对表演场,不能亲眼目睹战鹰翱翔的英姿。当观众的欢呼声响起时,他们只能透过引擎的轰鸣,在脑海中勾勒天空之上的精彩画面。

  那一刻,战春晓忽然明白,所谓担当,不仅是重大任务中的勇于冲锋,也是在对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全力以赴。

  梦想的种子,就像蒲公英一般,既在脚下的土壤生根,也会随风飘向更远的地方,在更多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飞常体验”军营开放活动现场的飞行员装备展区,学员邓荣喜正在为前来参观的青少年讲解飞行头盔的功能,演示氧气面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孩子们围在他身边,触摸着这些平日里只能隔着屏幕看到的装备,七嘴八舌地问,“飞行员在天上怎么吃饭”“飞机上的导弹是怎么射出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快看,这个动作叫‘双机点赞’!”突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邓荣喜指着天空,对孩子们解释道,“这是属于我们飞行员独有的‘浪漫’。”

  天空中,“红鹰”飞行表演队的两架战机到达指定高度后,同时向两侧分开,双机尾部的白色烟迹在碧空中绘出一个饱满的心形图案。孩子们仰着头,眼睛紧紧跟随战鹰的每一个动作,稚嫩的脸上写满向往。

  “长大我也要当飞行员!”人群中响起一个孩子的声音,紧接着,更多充满稚气的呼喊此起彼伏。

  “能够点燃更多人对蓝天的向往,和实现自己的飞行梦想一样有意义。”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模样,邓荣喜说,“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在云端相遇。”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