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72集团军某旅运输连探索运用“三互”组训模式——
把集体锻造成“一块整钢”
■刘华山 朱昊崟 张宸铭
“全员及格”“优秀率大幅提升”……前不久,拿到最新一期驾驶专业考核成绩单,第72集团军某旅运输连朱指导员喜上眉梢。这次考核,以往排名靠后的几个班进步幅度大,带动连队整体成绩提升。
“这充分证明,连队推出的‘三互’组训模式效果明显。”朱指导员向笔者介绍,“三互”组训模式即“互点将、互示范、互讲评”,打破了以往集中资源组训的模式,实现训练资源共享,促进了集体进步。
此前有一次,旅队组织共同课目考评。为取得好成绩,连队集中训练骨干组成“尖兵小组”,倾斜训练资源,试图打造样板、做好示范。但一段时间下来,“尖兵小组”的示范带动效果非但不明显,还影响了整体成绩。
复盘剖析时,有班长坦言,骨干都抽走了,重难点课目组训人手根本不够,顾头顾不了尾;有战士反馈,骨干经常不在班里,大家的训练在低水平徘徊;也有新兵直言,高难度驾驶课目没有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心里有些犯怵……
“样板示范代替不了手把手指导,说到底还是没有发挥好训练尖子的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听取官兵意见,朱指导员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一花独放不是春,应该让训练尖子回到岗位发挥酵母作用,带动集体‘百花齐放’。”
很快,该连党支部针对试点中暴露出的问题症结,研究决定探索“三互”组训模式:“互点将”,引导新驾驶员根据自身短板弱项在全连范围互相“点”师傅,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各班;“互示范”,组织优秀驾驶员轮流到各班巡回示教,让先进经验集体共享;“互讲评”,训练中推行跨班排交叉观摩、集体会诊,在互评互学中发现问题、补短强能。
资源撒下去,“酵母”活起来。“三互”组训模式,激活了连队训练的“一池春水”。
训练场上,上等兵邱原正跟着“点”的师傅——高级驾驶员龙开峰,认真练习倒库移位。龙开峰一边帮他校正方向盘,一边告诉他:“如今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你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沙盘旁,几个班的战士凑在一起,讨论优化“圆形错位障碍”通过流程。看着这个新老混编的小组,中士雷叶鑫感慨:“这样练一遍,顶过去自己闷头练三遍。”
学习室内,班长颜廷浩把用VR模拟器练习驾驶的窍门拆解成口诀,传授给全连教练员。“以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想藏着点绝活。现在教案共享,反倒逼着自己不断琢磨新技术。”颜廷浩笑着说。
在此基础上,连队还为每名官兵建立了“成长双档案”:一份是“个人训练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官兵每个课目成绩的进步情况;另一份是“带教成效档案”,记录教练员所帮带学员的进步情况,以及推广的训练方法。
“这两份档案,把个人成长和集体进步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教练班长、二级上士杜宇说,“如今,教练班长的带教成果,所结对学员或班组的进步幅度,都会按权重计算,在评功评奖、军士选晋等时候体现。干好干坏,大家伙儿都看着呢!”
近日,一次夜间对抗训练悄然打响。收到“运输线遭电磁干扰”特情,该连骨干迅速前出对抗掩护,由新驾驶员组成的预备队灵活运用简易通信手段保持信息通畅,成功将物资送达指定地域。
复盘总结时,朱指导员告诉大家:“事实证明,一把钢刀能否锐不可当,不仅要看‘刀尖’是否锋利,也要看‘刀身’淬火质量。战斗力建设也是如此,集体硬才是真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