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风正气歌丨苹果虽小见作风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清风正气歌丨苹果虽小见作风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10-09 09:47

  苹果虽小见作风

  ■金传宝

  小小的苹果,在党史军史里熠熠闪光,诠释着一个个物质变精神的故事。

  在西藏,当地人总喜欢把苹果叫做“将军红”或“谭苹果”。苹果的别名,见证了十八军政委谭冠三的不变初心和良好作风。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后,面临严重缺粮问题。新成立的西藏军区党委遵照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开始了开荒生产。当时,谭冠三担任生产委员会主任,和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解决驻藏官兵维生素严重不足的问题,谭冠三决定在“八一农场”开垦果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种出了苹果树。后来,他推动大规模种植苹果,惠及官兵和当地百姓。

  谭冠三病重后,对党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把他的骨灰埋在西藏。他一再叮嘱妻子李光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修墓、不要立碑,就埋在拉萨西郊“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今天,“谭苹果”的故事仍在雪域传颂:“一位握锄头的政委,用最朴实的初心,让高原长出甜蜜的奇迹。”

  故园犹在,苹果正红。辽沈战役纪念馆收藏着一面“仁义之师”的奖旗,荣获这面奖旗的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0师。他们“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是我军官兵在革命战争年代严守群众纪律、始终秋毫无犯的缩影。

  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在辽宁锦州。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此参战时间达40多天。锦州、兴城等地都盛产苹果。深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在东北野战军的战前政工会议上,罗荣桓指着院子里果实累累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攻克兴城后,10师一部奉命到城西一个大果园执行任务。一名班长赶回连队时,看到地上有一个苹果,顺手捡了起来。一名战士连忙喊道:“一个苹果也是纪律!”那名班长赶忙放下苹果,连声检讨。这时,一名排长走过来带领大家将落在地上的苹果全部捡起,装进筐里,放在老乡家的窗户底下。打扫完果园,战士们便整队出发了。老乡们回到果园,看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果园和窗下一筐筐的落地果,感动地说:“真是一支仁义之师啊!”很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事迹传到东北野战军总部,10师也因此荣获了“仁义之师”的奖旗。

  后来,毛泽东一生中至少3次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用“吃酸菜”和“不吃苹果”两个典型事例,再次阐述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他说:“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苹果虽小,却事关宗旨本色,事关铁的纪律,事关人心向背。新征程上,军队党员干部只有从苹果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锻炼党性修养,涵养公仆情怀,砥砺品德操守,才能擦亮子弟兵的作风底色,保持革命军人的好样子,让军营的政治生态始终风清气正。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焕新升级

  • 三名科学家获得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