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风正气歌丨“借”与“拒”间见清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清风正气歌丨“借”与“拒”间见清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11-26 11:01

  “借”与“拒”间见清廉

  ■孙阳

  1937年寒冬,在山西洪洞的八路军指挥部里,朱德伏在简陋的木桌前,眉头深锁,握着毛笔的手有些迟疑。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总司令,此刻正为写一封信犯难。

  这是一封“借款信”。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80多岁,生活困苦,朱德不得不向自己的同乡好友戴与龄写信求助。踌躇片刻,他字斟句酌,提笔蘸墨写道:“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十数年实无一钱”,着实令人费解。在旁人看来,当时的朱德若想谋求个人富贵,路径太多了。以他在滇军中的资历和声望,只要他愿意点头,高官厚禄唾手可得;他在八路军中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若想谋私,机会也不少,何止两百元?又何需借钱?

  朱德的“无一钱”,不是能力的匮乏,而是共产党人一种坚定而主动的选择。在他同年9月写给前妻陈玉珍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朱德在信中嘱咐陈玉珍把这一要求转告家中小辈。他解释道:“我们的军队待遇平等,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非常愉快。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因此,任何闲散人员前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朱德以“不近人情”的言辞,拒绝亲族的投奔;以“保持良规”的信念明志,不用手中权力谋一点儿私利。

  “借款信”中,虽有窘迫,不失大义;“拒绝信”中,坚守原则,绝不逾矩。正是对“革命军队良规”的坚守,朱德一生戎马、两袖清风,无愧于一个“德”字。临终前,他把一生积蓄的2万多元人民币全部交了党费。

  朱德的选择并非孤例。在延安,毛泽东给抗大学员上课,穿的是膝盖上打了两块补丁的军裤;林伯渠在窑洞办公,戴的是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彭德怀身上穿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从领袖到士兵,住的是简陋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吃的穿的都一样”。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革命者的集体肖像——清贫不是贫穷,而是精神的富有。这种精神经过革命的淬炼,成为一种足以撼动山河的力量。

  1936年,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探访延安,把看到这一切总结为一种不可思议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斯诺发现的“魔力”与“光芒”,正是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能够在艰苦环境中凝聚民心、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两封信中的“借”与“拒”,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当下,党员干部“十数年实无一钱”的境况或许不复存在,但信中蕴含的权力观、利益观、亲情观依然给我们启示,提出的命题依然深刻:权力是谁赋予的?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为己谋利的工具,还是为民服务的责任?

  在2016年11月召开的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提及了这两封信,并说道:“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

  坚守“革命军队的良规”,做“让人肃然起敬”的党员干部,是对历史经验的汲取,也是应对现实的必需,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新征程上,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我们就能不惧艰难险阻,始终充满力量朝着奋斗目标前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加载更多